就是老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类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常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仅仅是一种概括,我们有微笑、窃喜、开怀大笑、惊喜、狂喜,还有痴笑、傻笑,种种复杂的情感表达,才能展现一个真实的人。
人类情绪和情感的调控,基于个人的文化、知识、经历、阅历,又受到环境和他人的潜在影响,同时还有基于生理的各种调控机制。我们努力做出很多数字模型,期望AI也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情感。张大铭离开之前,我与AI团队一同建立了46种情绪模型,通过调试能够达到99.9%以上的正确反馈,但是与人类实际的情感表达,还有很大的差距。正是考虑到AI在人类情感模拟方面的短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许多学者提出了AE(Artificial
Emotion)的概念。其中尤以莫斯科大学的生物型情感模拟计算机为代表。这种以AI为运算基础的AE计算模块,尝试了自由的变量设置,允许AI超阈值调控。这种大胆的方式使得他们的AE模型——苏珊娜具备了独特的气质——一种冷淡的高贵。虽然很多学者质疑莫斯科在设计之初就已经打造了足够的情感模块,但是他们依然赢得了足够的掌声。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人类在这方面的尝试是失败的,只是探索的道路还很长。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错觉。因为人类感知器官的局限性,我们在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觉。我们会把两条平行线当成是斜线,会看错颜色,听错声音,会把冰冷的东西当成是炽热的东西。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的感受域是局限的,感受器的能力也是局限的,一旦超过了感知能力,就会让我们获得一个错误的信息。
更糟糕的一个事实,就是人类还会存在各种幻觉。因为疲劳、疾病、创伤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会产生幻听、幻视、幻嗅等各种幻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我们低头抱膝原地旋转几圈之后迅速站立不动,就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但是,机器不会,AI也不会,只要在设计参数范围内,机器设备对外界各种因素的反馈是极其准确的。
另外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譬如妄想症、恐怖症、躁狂抑郁症等等。一旦发病,也会失去对自我的良好控制。而机器和AI不会,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数据验证和纠错;所以,AI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与满身错误的人类相比,AI竟然是那么完美,完美得有点让人嫉妒。可是,这样的AI终究是AI,是原生代码和代码衍生出的代码。与完美的AI相比,人类的错误有时候又是那么可爱,一种真实的可爱。
我现在想说AI面临的另一种情况:集群与社会。当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不再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的代表时,人的社会性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属性和标签。许多动物都是群居,也有一定的族群和动物社会特性,但是和人类社会自我管理与发展不同,它们仅仅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