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社会学篇: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 (第3/6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class="mark"
title="马林诺夫斯基对于太平洋群岛上部落民持续的跨岛礼物交换体系的研究,是对此极为经典的一个田野研究。参见[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张云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这使得人类在上古时代的懵懂中便已通过各种和平与战争的方式而联为一体。比如,在西域地区的上古考古遗存中,发现了很多来自印度洋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贝壳,这种贸易的驱动力,就不可能是物化收益。这些跨区域、跨文化的秩序,也是一种纯粹自发演化的自生秩序。
剧烈的战争过程和持续的贸易过程,会引起资源富集程度的较大变化,从而破坏具体群体内部的既有均衡。对初民社会来说,要想重建被破坏的均衡,在原有的小规模群体当中很可能已经无法实现,而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群体。于是,人类就从纯粹的自生秩序,开始进入到一种有意识组织起来的政治秩序。
<span
class="bold">二、制度的演化
在资源、人口、天气等要素给定的情况下,一个制度内部的诸种行为主体会在反复博弈后达成均衡,使得人们的合作关系可以不断地自我再生产,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也就建立起来。社会中可供人们支配的资源,始终处在动态变化当中,只要资源变化的程度不突破临界点,既有制度便有着足够的弹性,能够承受变化。一旦因为战争、贸易或者技术变迁而带来巨量的新资源,或者是带来更多的人口,抑或是其他的新变量出现,有可能会超出既有制度的弹性承受范围,均衡就会被打破。此时人们需要寻找到新的制度/组织形式,以便重建合作关系并使其能自我再生产;否则这个群体就会走向瓦解,最终被其他群体所整合。
人类历史的演化历程,相当程度上就是制度/组织形式的演化历程。制度/组织形式是个相对稳定的存在,而其要整合起来的人口、资源等等则是在不断变动的存在。这两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历史演化的直接原因。
暨初民社会之后,有意识组织起来的政治秩序,其起点通常就是可供支配的资源出现巨大变化,这会使得某些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或者是具体群体中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获得特殊的优势,掌握更大的力量,有能力推行一种基于暴力的统治。于是,区别于自生秩序的集权秩序出现了,制度开始发生演化。<span
class="mark"
title="值得提出的是,这里所谓的自生秩序或集权秩序,与自由或专制没有直接关系。今天人们谈论自由与专制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很容易为它们赋予意识形态色彩,而常常忘了,它们都是必须基于某种给定秩序才能够被讨论的。因此,对给定秩序的生成机制本身的讨论,相较于简单地讨论自由或专制,实际上是更为根本性的。任何给定秩序的生成都脱离不开自生与集权这两种机制的共同运动,本书的讨论只着眼于秩序的生成机制,而不关涉意识形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