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父亲早已官复原职了,在市民建、工商联当领导,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还去了一趟北京,和全国民建、工商联的代表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父亲带着母亲住进了西路46栋知名人士大楼。一楼住了民革的元老罗羽珍和民建的元老朱绍熹,他们俩个人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却兴致勃勃地在市政协担任副主席。民建的喻长林年纪小,他比我父亲小十岁,他作为民主党派执政的代表在市政府担任副市长。1986年的民主党派都是五十多岁以上的老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1986年,我、李建中、潘义忠、陈国宁,全是知名人士的二代,进了市民建、工商联。
我是被朱绍熹选中的。那天我去看父母,楼下遇到了他。他老人家笑眯眯地说:小刘呀,你入党了没有
没有呀。
你那时二十几岁就走上了科技大会的讲台,我坐在台下激动地抹眼泪,不敢相信我们资本家的后代也能上台。你一定在高山上吃了不少的苦吧
没有呀,我在瑶里的山上过得很好,不是丈夫跟我吵架我还真不想回城呢。你那时在百货商店站柜台,我和姐姐去店里买东西,我们一见面,你也是眯起眼睛笑,问我们买东西不。你那时怎么也参加了大会呢
参加完了大会,那些人又把我送回柜台,那时,政策落实得慢呀。小刘,你回去跟你丈夫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参加我们民建的组织,到我们民建、工商联来工作,我再跟你父亲也商量一下。
朱老,谢谢你能看得起,但我的编制是大集体,有局限性,不好进你们机关吧。
没事的,先进来工作,你父亲耳朵聋得很,以后退休了,你可以顶替,编制也就解决了。
我心里难过呀,如果我听了仲开伟的话,读了林学院,现在早已毕业了,编制是干部编,干林业也好,进民建也好,畅通无阻,无后顾之忧呀。我进民建,为什么要跟那个鼠目寸光、不懂政治、不懂民族历史、无知的丈夫商量。说到他,我就生气。父辈的事业青黄不接,要他们的后代去接班,只有他们的后代会热爱这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