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搬运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蔡邕好比老师,扩大了自己名望,又宣讲了自己的学术。
各地士子好比培训班的学员,来此地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出去以后也可以说我听过谁谁谁讲课,我是谁谁的学生,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无论是在汉末还是后世这类人都是比比皆是。
刘备就是其中的代表,听过卢植讲课,就到处说自己是卢植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名望。在卢植门下刘备还认识了贵人拓展了人脉,同样听卢植讲课的公孙瓒就是刘备的贵人和好基友。
这种情况下真正有名望和学识的士子是不会来的。让周义白白的高兴一场。
要说此次获益最大的还是周义,蔡邕讲学,有一部分是为周义的印刷术造势。还专门留出半天让周义讲解印刷术。
毕竟讲学三个月就不全是蔡邕一个人在讲,别的客串的大儒也有几次讲课的机会。要不然大家名望差不多,谁来给你捧场。从这一点来讲,周义觉得和后世的培训班更像了,商学院培训班还时不时的请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前去客串讲课。
周义认认真真的为大家讲解了印刷术,大家都各自惊奇。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一说,大家也不会用这个去赚钱,著书立传也只为文名,为传世。
到了交流环节,就有人站起来提问:“德仁兄,印刷术如此繁琐和神奇,你是怎么想到的那?”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这也是受到荀子老人家的启发。荀子老人家,教导我们要善于利用工具,才能提高效率。”周义总不能说我本来就知道,这样还不被人打死,还的搬出古人来做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