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糕就够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四个字,如同淬了万年寒冰的利刃,从我紧抿的、毫无血色的唇齿间挤出。声音不高,甚至被周遭残余的喧嚣掩盖了大半,但那浸透骨髓的、足以冻结灵魂的寒意,连我自己都听得真切。话音落下的刹那,心底那处因她而刚刚泛起暖意、萌发生机的角落,如同被瞬间投入极北的寒渊,冰封、碎裂,发出无声的、撕心裂肺的悲鸣。那彻骨的冷意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冻结了奔流的血液,凝固了跳动的心脏。
满堂宾客堆砌的笑脸僵在脸上,凝固成滑稽的面具。喜庆的喧哗如同被无形的利刃斩断,戛然而止。死寂如浓稠的墨汁般在华丽而冰冷的大厅里迅速晕染开来。眼前那张精心妆点的、属于“戚白茶”的美丽脸庞,血色尽褪,只剩下惊骇欲绝的惨白和摇摇欲坠、即将滚落的泪珠。她嘴唇剧烈地哆嗦着,似乎想辩解什么,却在我那毫无温度、如同看待死物的目光注视下,一个字也未能吐出,只剩下破碎的呜咽。
“婚约作罢。”我猛地转过身,声音恢复了平湖死水般的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斩断一切的决绝,掷地有声地砸在死寂凝固的空气里,激起一片压抑的、倒吸冷气的声音。目光如冰冷的刀锋,扫过呆若木鸡、面如死灰的戚家长辈,扫过惊疑不定、眼神复杂的父亲母亲,最终落回那个占据着“戚白茶”名分的陌生女子脸上,“此生不复相见。”
这句话,是对眼前这个顶着白茶名姓的陌生灵魂说的,更是对那个不知魂归何处、带走了我所有悸动与温暖、留下无尽谜团的真正灵魂说的。不敢再见。怕再见这怯懦惶恐的眼神,会彻底玷污了记忆中那双明亮的、如同蕴藏整个星河的眼眸;怕再见这虚假的躯壳,会让心底那份早已化为灰烬的虚妄念想,死灰复燃,将我焚烧得尸骨无存。
我搬离了郑氏大宅那森严、繁华却也令人窒息的主院,避居到平湖南郊一处临水的荒僻别院。院外是连绵起伏、四季变换色彩的田畴,一条清浅的溪流从布满青苔的石阶前蜿蜒而过,最终汇入浩渺沉寂的平湖。这里远离尘嚣,只有风声掠过竹林的呜咽、溪水流淌的泠泠碎响和四季更迭时草木荣枯的细微声音。
院中有一株不知年岁的苍劲老梅。它虬枝盘曲,如同凝固的黑色闪电,沉默而坚韧地伫立在庭院一角,见证过无数春秋寒暑的风霜雨雪。我便常常坐在梅树下那张被时光打磨得冰凉光滑的石凳上。春去秋来,看暖风如何温柔地穿过空旷的庭院,拂动廊下早已褪色的旧纱帘,发出簌簌的低语;看凛冽的北风又如何裹挟着枯叶与尘沙,呼啸着扫过青石铺就的地面,发出凄厉的哨音;看冬雪如何悄无声息地落下,一层又一层,渐渐覆盖了蜿蜒的小径,覆上我久坐不动、早已麻木的肩头,积起一片冰冷刺骨的白色。
城里的人都说郑家公子疯了。放着泼天的富贵、偌大的家业不理,守着这荒僻破败的院子,整日里只对着一只褪了色的旧纸鸢发呆,形同朽木。他们不懂。那纸鸢粗糙的竹骨上,还清晰地印着她春日奔跑时指尖留下的、仿佛带着余温的触感;那绢面上褪去的青蓝之色,仿佛还浸染着她清脆如银铃、带着喘息却无比快活的笑声;那被风磨砺得有些毛糙的边缘,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短暂得如同朝露、却又沉重得足以压垮漫长余生的时光。每一道细微的折痕,每一处精心修补的胶痕,每一块褪色的斑驳,都是她存在过的、无法磨灭的证据,是我沉沦于无边孤寂深渊中,唯一能抓住的、赖以呼吸的浮木。
院门老旧木轴发出的“吱呀”声日渐稀少。偶尔有旧仆送来必需的米粮炭火,脚步也放得极轻,如同怕惊扰了什么,放下东西便匆匆离去,不敢多看一眼梅树下那个沉默如风化岩石般的身影。只有跟随郑家多年的老仆福伯,会默默地在廊下阴影里放下一壶温好的、驱寒的浊酒,几碟清淡的小菜,发出一声沉重得仿佛承载了所有岁月艰辛的叹息,又悄无声息地退开。他浑浊的目光里,盛满了无法言说的、深如枯井的忧虑,却从不开口相劝,仿佛知道一切言语皆是徒劳。
时光在这座孤寂的庭院里,仿佛被门前那条溪水冲刷得格外缓慢,又格外残酷无情。郑府并非没有派人来过。父亲遣了最得力的管事,带来厚厚的、墨迹犹新的账簿和亟待决断的生意文书。我翻看着那些熟悉的数字和条款,指尖冰凉麻木,那些曾了如指掌的商路脉络、盈亏算计,此刻却变得无比陌生而遥远,字迹在眼前模糊晃动,如同隔着一层浓重不散的水汽。最终,我只是将那些承载着家族重担的文书轻轻推回:“告知父亲,南鸢心力已竭,神魂俱疲,愧对家业重托,一切……但凭父亲做主便是。”管事嘴唇翕动,欲言又止,终是化作一声悠长的喟叹,深深躬身,黯然退下。
后来,母亲也亲自踏着深秋的落叶来了。她穿着素净的藕荷色袄裙,在萧瑟的秋风里显得格外单薄脆弱。她坐在我对面的冰凉石凳上。没有责备,只有深不见底的哀伤在眼底无声流淌,如同结了冰的深潭。“鸢儿,”她声音微哑,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与恳求,“那戚家姑娘……终究是过去了。偌大的家业,百年基业,总需人承继香火。你父亲他……鬓边已见霜色,年岁……渐长了……”她的话断断续续,像风中飘摇的、即将断裂的蛛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