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是汪小闲,朋友们都叫我老汪,或者“那个永远在四季青拉货的家伙”。有人说我是“斜杠青年”的祖师爷?那是赶鸭子上架,穷学生想读书,不得找辙嘛!
穷学生的地摊“商学院”(2003-2006
上半年)
2003年,我刚进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结果心里的“大坝”没修成,倒先被钱塘江潮冲开了口子——学费快交不起了!咋整?琢磨呗!四季青,中国服装第一街,就在我们借读的金融学院旧校址的旁边,你说巧不巧,逛到四季青批发市场,那叫一个人声鼎沸,布料和钞票的味道搅和在一起,贼上头。一来二去,认识了意法做女装的瑶瑶姐,她看我这毛头小子挺实诚,眼放绿光,一拍大腿:“小汪,知道潮牌不?咱整点自己设计的衣服卖?”得嘞!这就叫“机会找活人”。
这“斜杠”,算是不情不愿地杠上了。白天啃图纸算水流量,晚上挤在瑶瑶姐的小摊边上,支棱起自己的“SUDU潮牌”(那会儿还敢叫“潮牌”,脸皮是真厚!)。边角料当画布,想法当颜料,顾客就是评委——批零兼修,还兼设计、销售、会计、搬运工……这比水利工程复杂多了,学的全是实战:成本、审美、人心、脸皮厚度。脸皮薄?张不开嘴?饭辙没着落的时候,脸皮那就是奢侈品!这段地摊岁月给我烙了俩字:“灵活”,生存是第一要义,甭管穿不穿鞋,都得跑起来。还有就是嗅到点味儿:衣服这东西,穿在身上是面子,背后的供应链、流转速度、抓住人心,那可都是里子!四季青就是里子的竞技场。
银行的“壳”与网店的“芯”(2006.7
-
2009.5)
2006年毕业,没去修大坝,一脚踏进深圳发展银行的庆春路分行,干信用卡经理。为啥?图个稳定啊!人穷志短,先得吃饱饭嘛!银行西装革履的,光鲜!可我心里那点“设计贩子”的瘾没散。白天西装革履唾沫横飞地推销信用卡(还得装孙子陪笑脸),晚上回家立马变身“淘宝汪掌柜”,继续折腾SUDU那几件衣服。别人下班蹦迪,我下班打版、拍照、填快递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