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7页)
V帝一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data-fanqie-type=pay_tag></div>
盲盒就像抛硬币打赌,张磊拿出一枚硬币抛向空中,你觉得抛十次能赢几次乐乐想了想:五次结果抛了二十次只赢了七次。商家就是算准了你们觉得'下一次一定中',张磊把硬币拍在桌上,这叫'赌徒心理',就像你玩游戏总觉得下一关能爆装备,但可能把血条耗光。
为了对抗盲盒诱惑,张磊发明了七天冷静期制度。乐乐看中一个会发光的机器人,爸爸没直接拒绝,而是在他床头贴了张记录表:每天画颗星,七天后还想要就买。第三天乐乐就发现,同桌的机器人发光功能坏了,顿时兴趣大减。爸爸,原来想要的东西放一放,就像化掉的冰淇淋,不甜了。他把记录表折成纸飞机,省钱的同时还学会了延迟满足。
更妙的是替代品计划。当乐乐吵着要买贵得离谱的正版盲盒时,妈妈带他去了手工店:我们自己做盲盒吧,里面放你喜欢的贴纸和小零食。母子俩用鞋盒做了个豪华盲盒,乐乐往里面塞了自己画的奥特曼卡片。第二天他在学校搞起自制盲盒交易,用三个自制盲盒换了同学的正版玩具,还赚了两张贴纸。爸爸,我发现自己做的比买的更值钱!张磊点头:这叫'附加值',就像你给卡片画了签名,就变成限量版了。
第六章:菜市场里的价格战——七岁娃的供需关系实地考察
乐乐上二年级时,数学学到加减法应用,张磊决定带他去菜市场上实践课。今天你当小管家,爸爸塞给他二十元,负责买晚餐食材,但不能超预算。小家伙攥着钱走进菜市场,立刻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震懵了:叔叔,你的西红柿怎么卖阿姨,黄瓜便宜点嘛!
最精彩的是买鱼环节。乐乐指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老板,这条鱼多少钱十五块。乐乐模仿着妈妈的样子还价:十块行不行我明天还来买。鱼老板被逗笑了:小朋友,鱼要吃新鲜的,明天就不活啦。张磊趁机讲解:这就是'时效性',活鱼比死鱼贵,就像刚出炉的面包比隔夜的香。
回家路上,乐乐捧着账本算得满头大汗:鱼15元,西红柿3元,黄瓜2元,刚好20元!他突然停下脚步:爸爸,为什么卖菜的爷爷要凌晨起床张磊指着远处收摊的老人:因为早市的菜新鲜,能卖好价钱,这就是'供需关系'——大家都想买新鲜菜,所以爷爷要早起抢商机。乐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此再也不抱怨早起上学了,还把菜市场的故事画成了漫画,标题是《凌晨四点的鱼摊经济学》。
第七章:游戏充值与劳动兑换——八岁少年的价值认知重建
乐乐第一次在游戏里充值时,才上三年级。张磊查手机账单时吓了一跳——100元的游戏币充值记录。面对爸爸的质问,乐乐梗着脖子:同学都买皮肤,我不买就打不过!张磊没发火,而是默默卸载了游戏,拿出一张劳动兑换表:从今天起,你想玩游戏可以,但要先用劳动换时间——洗碗10分钟=游戏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