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深了,联欢会散场,雪松镇重归寂静。李明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雪花轻轻飘落,像是为这一夜画上句点。小梅牵着小杰的手,仰头问:哥哥,你还会回来教我吹唢呐吗小杰笑着点头:当然,梅儿,你也要好好学,将来咱一起上舞台!李明和秀兰走在后面,秀兰低声说:明哥,杰儿长大了,咱家有福。李明点点头,抬头望向夜空,月光洒在雪地上,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那一夜,李明没有爬上阁楼拉二胡。他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风声,第一次觉得心头那么轻快。他知道,小杰的音乐会继续飞翔,而这个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第八章:雪山下的传承
2001年的冬日,雪松镇的雪依旧下得绵密而安静,仿佛时间在这片北国的土地上格外温柔。五年来的变化悄然改变了小镇的面貌:街道两旁多了几家小商店,供销社的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年货,镇上的小学和中学翻新了校舍,孩子们有了更明亮的教室。雪松镇的春节联欢会如今成了周边村镇的文化名片,每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唢呐声、二胡声、锣鼓声,在冬夜的篝火旁交织,成了小镇最动人的旋律。
李明依然是那个送信的邮递员,尽管他的自行车已经换成了崭新的型号,车铃清脆,骑起来不再吱吱作响。他每天清晨穿梭在雪松镇的街巷,背着邮包,将信件和包裹送到每家每户。他的脸上多了几道岁月的刻痕,但眼神依然坚定,带着一种沉静的满足。秀兰的针线活越做越精,镇上的妇女们都爱找她学绣花,她还教小梅认字、做饭,把她当作亲生女儿般疼爱。小梅如今九岁,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比从前多,她叫李明爸,叫秀兰妈,叫小杰哥哥,这个家因为她的到来,变得更加完整。
小杰已是民乐界的青年才俊,他的唢呐独奏巡演走遍了全国,甚至登上了省城的春晚舞台。他的音乐融入了东北的乡土气息,又带着现代的灵动,感动了无数听众。尽管事业繁忙,他每年都会回雪松镇几次,探望家人,也为小镇的孩子们开办免费的音乐班。他教他们吹唢呐、拉二胡、敲锣鼓,希望音乐的种子能在雪松镇生根发芽。小梅是他的得意学生,她对唢呐情有独钟,学得认真,每次吹出完整的调子,眼睛都亮得像雪地里的星光。
这一年的春节前夕,小杰又回到了雪松镇。他带回了一把新唢呐,送给小梅作为新年礼物。小梅捧着唢呐,高兴得在炕上蹦来蹦去,嚷着:哥哥,我要跟你学《百鸟朝凤》!小杰笑着拍了拍她的头:行,梅儿,学好了明年联欢会你上台!秀兰在一旁看着,笑着说:杰儿,你这当哥哥的,可得好好教。梅儿这孩子,灵着呢!
李明送完信回家,推开屋门,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淡淡的笑。他脱下棉袄,坐到炕边,接过秀兰递来的热茶,低声说:杰儿,回来就好。镇上那些孩子,可都等着你教呢。小杰点点头,认真地说:爸,我想着以后多回来,把音乐班办下去。雪松镇不能只有我一个唢呐手,梅儿他们得接我的班。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炕,聊着家常。小梅拿出唢呐,试着吹了几句《正月里来》,虽然音色还稚嫩,却有了几分韵味。小杰在一旁指导,纠正她的气息,秀兰则忙着给小梅缝新棉袄,嘴里哼着二人转的调子。李明坐在炕头,静静地听着,目光柔和,像是在看一幅最美的画。他突然起身,爬上阁楼,取下那把尘封多年的二胡,回到屋里,笑着说:梅儿,杰儿,爸给你们拉一曲,凑个热闹。
二胡声响起,低沉而悠扬,像冬夜的风,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小杰听了,笑着拿起唢呐,和父亲合奏起来。小梅也加入进来,吹着她刚学会的简单旋律。琴声、唢呐声在小屋里交织,像是雪松镇的雪花与松林,温暖而和谐。秀兰停下手里的针线,靠在炕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低声说:这家,咋就这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