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艺术点亮生命
——浅析牧歌小说《画里画外》
李染澄
在作家牧歌的小说《画里画外》中,主人公我作为劳动改造的知识青年,在富楼村的牛棚里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都艰难痛苦的十年改造,同时我作为村中的外来人,若即若离地旁观了从马河湾嫁到富楼村的陈家姑娘田玉英身不由己的悲惨一生。这漫长的十年中,有三幅画作为我生命中重要节点出现,它们分别是《橡树》、《泉》和《父亲》,以这三幅画为代表的艺术作品启迪了我,并在我人生中扮演了灯塔一般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这三幅画作入手,分析艺术作品是如何照亮了主人公跌宕坎坷的一生的。
一、《橡树》——点亮黑夜的启迪之光
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曾经在《明室》中,提出了刺点(Punctum)的概念,即作品中刺入人心,刺入回忆的部分,它能够激起观者思考,牵动观者的情绪。刺点是解读摄影作品时被提出的,但有时也同样适用于绘画作品。一件伟大的作品诞生,是藉由艺术家从本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的,但是,当观者面对作品时,却能够通过自己的双眼从中发现刺点,并由此而获得情感共振。这种共振会引发长久的回味,甚至足以支撑孤独的人熬过漫长黑夜。
我的一生是充满意外的,一个普通的周日下午,我随着母亲去她的同学王阿姨家串门,一次无心的杂志翻阅让我邂逅了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柯罗,而他的画作《橡树》如同一缕光,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柯罗作为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其作品糅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色彩。阳光与海风、细雨与晨雾、树梢与鸟鸣,都如朦胧的记忆般静静储存在他的画面里,看着这幅画的我应当在某一瞬间也是被那灰蒙蒙、湿漉漉的色彩勾起了回忆:或许是童年在树下与伙伴的玩耍,也或许是与母亲的一次郊游,这符合我们对美好回忆的最初构想——自在、安全,附着了时间距离的朦胧感,也因此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