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ysuga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故隐患排除后,调度主任老周拍着矿瞳的机械臂笑骂:你个铁疙瘩,比老子的腰还灵验。但李师傅注意到,当机器人转身时,机械腿碾过一丛生长在渗水处的地衣——那是地下世界最脆弱的生命,从前的矿工总会小心避开,如今却被金属脚掌碾得粉碎。
这个细节像根细针扎在李师傅心里。月底的技术交流会上,他盯着PPT上的全自动化采矿方案,突然举手:陈工,这机器人能分辨活物和石头吗会场静了一瞬,陈默从控制台后抬头,看见提问的老矿工胸前挂着枚褪色的安全奖章,编号003——那是1998年矿难后首批颁发的纪念章。
暂时不能。陈默关掉动画演示,但我们正在开发生物识别模块,未来会让机器人学会避开地下的植物和微生物。他想起在废弃巷道采集数据时,曾看见岩壁上生长着荧光苔藓,在矿灯下像星星般闪烁。那些被人类忽视的地下生态,其实是地层健康的重要指标。
散会后,李师傅把陈默拉到值班室,从铁皮柜深处掏出个玻璃瓶。里面装着黑色的煤块,夹着两片已经炭化的植物化石:2002年透水事故,我在积水区捡到的。这是三亿年前的鳞木化石,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煤层里藏着多少地球的故事。
玻璃瓶在矿灯下泛着温润的光,陈默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关注的都是如何保护矿工,却忽略了矿工如何与地下世界相处。那些被机器人碾碎的地衣,那些在岩层中沉睡的化石,都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密码。他掏出手机,给研发团队发去消息:把生态保护模块优先级提到最高。
第六章
数据鸿沟(2025年秋)
西北戈壁的露天矿场,沙尘暴正席卷而来。陈默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里,看着监控屏幕上模糊的画面。三台改进型矿瞳正在尝试在强风沙环境中作业,旋转摄像头不断被沙粒击打,发出令人牙酸的异响。
毫米波雷达也受影响他问现场工程师小刘。对方苦着脸点头:沙尘浓度超过每立方米500毫克,传感器信号衰减37%。屏幕上,机器人突然失去平衡,机械腿陷入松散的砾石层,像只被掀翻的甲虫。
对讲机里传来矿场负责人的抱怨:陈工,我们花大价钱买的设备,总不能只在条件好的矿井里用吧这位姓马的经理是退伍军人,说话带着西北汉子的直爽,我们这儿一年有两百天刮沙子,机器人要是扛不住,还不如用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