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南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况且静坐感悟了一个时辰,既像有所得,却又什么也没得到,心之感悟就是如此,大都是潜移默化,需要一段时期的积累,然后才能得到突破,达到顿悟。
这还是顿悟吗?顿悟不应该是豁然开朗吗?非也。没有点点滴滴的积累,绝不可能顿悟。
六祖慧能是顿悟的最佳范本,真可谓之言下即悟,只是在街上听到别人念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住其心”就顿悟了,他的积累何在?
其实顿悟这件事真还没发解释,只能说慧能不是一世人,他不知生死轮回了多少次,而且每一次轮回都是心向佛学,多少次轮回的积累,这才能让大字不识一个的他顿悟。
试想一下,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如何才能理解“菩萨应无所住而住其心”这句话的意思?
就是饱读经书,满肚子墨水的人也只能从文本上理解这句话,却得不到其中的真意。慧能却一下子就领悟到了,而且顿悟成佛,也只能以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来解释他的造化了。
否则修佛就根本没必要了,大家都去砍柴卖肉,也不用读佛经,只等着听到那句经文顿悟吧。
闲话一句,慧能一辈子也不识字,他给人答疑解惑都是让人给他念经书,然后他逐字逐句给人解释。可是佛经是无数最有才华的文人翻译出的最优美的文言文,他怎么能理解文本的呢?
在浩繁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字最优美,哲理最深奥的就是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