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建中叫我写一篇关于符气美的报道,拿到省里《诤友之声报》去发表。
自从进了市民建、工商联,我就一直由李建中主管我这个月写什么报道,那个月写什么报道,总而言之,全是民建会员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光是黄笑英一人,就写过两篇不同的报道。
我白天要办培训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写。每一篇报道都要经过李建中修改。他对稿件审阅的非常认真,连一个标点错了也不放过。有许多好听的题目,都是李建中经过思索后取的。
夜深人静,无伊相商。当我着手写符气美的报道时,我眼前浮现的全是高山林场的情景,充满英雄气概的测量队队员们一个个屹立在陡斜的林地里,罗盘仪、绘图板,山民们拿着标杆站在林地的东边、西边,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我看见了他——仲开伟,成年累月在全市一百多个林场奔波。他风尘仆仆来到我的身边用温存爱怜的语气向我解释,他没有相隔一个世纪才来到白石塔林场。年轻时的我和现在的我依然如故,明知故犯那样地爱他,把他藏在心里。我多么渴望能实现他的安排,读林学院,在他身边工作。可婚姻里的男人,却让我选择了离开他。人们都向往天长地久的友情,可他忙得像失踪了一般。我也曾站在去蛟潭的班车前,想搭上车去看他,我也曾拿起笔想给他写信,但一想到节外生枝的后果,一个人又沉静了下来。深秋的树林,魁梧的身影,雄浑的孤独,这样的意境画面,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我在稿纸上写下了题目:踏遍青山人未老。文章一气呵成,李建中看后非常满意。省《诤友之声报》和《景德镇日报》都发表了这篇文章。我想,仲开伟也一定能看到这篇文章,文章不仅是写符气美,题目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含义,仲开伟一定能懂,那里面有他,有测量队的每一个队员。
那年秋天,我随珠山区政协代表团一行六人,五男一女,由罗长庚副主席带队,去两省五市参观考察。
我们每到一个城市,人声鼎沸的车站内都会有当地政协的人扬起一块一米六长的红布横幅,标上醒目黑色字体,如:安庆市政协、蚌埠市政协、合肥市政协、南京市政协、九江市政协。红布和字体是寻找我们的信号。
我们六个人兴致勃勃地向红布奔去,素不相识的双方,相见后像认识多年的朋友,真是天下政协是一家。
五个城市的政协都是千篇一律地派出两辆黑色的小轿车把我们接往漂亮、宽敞、整洁的宾馆。现代化的宾馆和火车站常常使我们六个人搞不清是到了那个城市。
我们只能记住,安庆市的郊区一片并不茂密的松树林里,有一座陈独秀的坟墓,朴素无华,只有墓碑上陈独秀三个字让人深思、默哀、缅怀。安庆市的经济改革当时是走在景德镇的前面,大街上店铺林立,看不到围墙,原有的围墙全拆了,改成了店铺。蚌埠市的街上整洁、宽广,随处可见海、陆、空的军校学员,穿着不同的军装,非常威武地行走在街上。合肥市的包公寺庙和包公家族的坟墓占地较广,红色的围墙,绿色的草坪,仿古的建筑,地下室又有保存完好的棺木,棺木里躺有千年前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包公。单凭这一项,合肥就引来了神州大地八方游客驻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