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黄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着,黄刚便自侃侃而谈道“这前隋苛政如何,今日也不多,便这凤军的公田法施行之后,以最少四丁之家可立为一户,而每户可申领公田一百二十亩。诸位当中有私田长佃者,当也知道,单以山东各地来,地力贫瘠又缺水源所以不合种稻,主粮之中仅能种植黍稷(糜子)粟(米)麦菽(豆类),而其中若是黍稷和粟,田地不分优劣,亩产多平均在两斛上下;若是麦菽这类,还需看时如何,好或可两斛过半,不然也就一斛稍多,因此一百二十亩公田所产,不论如何腾挪,至多不过可产二百斛主粮。”
这般数据,自然是黄刚亲自调研所得,倒也得了众人大致认可,而后黄刚便掰着手指算道“而后,我们就以一家四丁,耕一百二十亩公田,年入二百斛主粮来算。若以成丁口粮每月六斗,中黄老每月四斗来算,这一户百姓一年口粮,至少需备有五十斛,留种又需十斛左右,那么百姓手中余粮便有至少一百四十斛左右。”
而后笑道“而我凤军,既免农赋,自然也免劳役,虽然规定以主粮地种植桑麻需要课重税,但许百姓在田边地头种植自用,此外百姓还可菜豆养殖鸡鸭自用,于是这百四十斛余粮便可算是百姓手中活钱了!那么,这些活钱又与诸位有什么得利之处呢?”
着将手一指,便点到了颜恭道“当然,我要先声明一点凤军所设国储粮库,作用主要还是收储往年陈粮。粮库会在每岁夏秋两收之后,都会以低于市价至少两成的价格收储去年的陈粮,至少在正常情况也没人会把新粮当做陈粮来出售。而这般做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与诸位当中的粮商争夺新粮,或是故意打压粮市,而是为了与粮市兜底,与百姓盘活手中存粮,因为大家都知道,百姓之所以有储粮习惯,主要还是害怕灾,青黄不接。”
接着道“而后,有了国储粮库为百姓兜底,又以平价粮保证市场供应,使得百姓无饥馑之虑,也才舍得换几斛粮食去扯上几尺好布制衣再用几斛粮食去换些铁器酱醋吃穿用度,碰上婚丧嫁娶也才置办得起家俬器具,岁岁都有积余也才舍得修建房舍购置牛马百业才能兴旺,诸位也才有生意可做,这个道理大家可明白了?”
众人也都不傻,话都得如此明白,他们又岂能装作不明白。
不过,这里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
一个是,有些人就想到了,虽然你的公田法不错,可对正经的地主还有那些拥有大量田亩的富户和商贾们却不友好。因为如果百姓们都按照你这般来计算,算得什么种一百二十公田,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赚了百多斛粮食当做活钱,他们纷纷不给地主做佃,都跑来给你耕作公田怎么办?
还有,你的公田法一旦实施,据不论公私粮田,只要耕作主粮就免税,可要耕种经济作物和桑麻却得征税,这不就是专门对着咱们商贾和地主挥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