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马林一般不允许农户自己选择养羊还是种地。所有土地,都要按照官方的规划来。你可以多开辟种粮食的田地,但却不允许随便把农田改为牧场。
当然,这是本土的政策。但实际上,本土基本没有什么自耕农,基本都是贵族封地和容克庄园,这条政策基本就是针对庄园主的,农奴们并没有话语权。但到了殖民地美洲,这又不一样了。因为美洲土地太多,而人口太少。所以,除了部分必要的耕地外,大力发展养羊业也是允许的。毕竟,养羊业对人口要求少,土地利用率较高。
……
事实上,在欧洲殖民历史上,土地一开始并不是殖民者的首要目标,贸易利润才是。比如葡萄牙在非洲沿海的活动,主要以交易获得金沙为主。虽然从《托德西拉斯条约》中划分到了非洲大部分,但他们的核心利益还是在印度和华夏。为啥?印度和华夏贸易利润高啊!印度的香料,华夏的丝绸和瓷器,才是海上贸易的核心点。
又比如荷兰人,历史上,荷兰人在占据了香料群岛和爪哇岛后,其实在17世纪就派航海家塔斯曼,就探索了东印度群岛南边的澳大利亚大陆,还发现了以他命名的塔斯马尼亚岛。但是,荷兰人发现澳洲大陆上没有什么人,土著人啥有价值的货物都拿不出。所以,一直没有占领这片大陆。
后来的英国,其殖民帝国的核心,也是人口众多的印度。非洲殖民地,更像是黑涩会划地盘,先把地盘占了再说。但是,一直没有好好开发。
西班牙就更不用说了,占据了美洲,却一门心思找金银矿,就是不肯好好种地。只有古巴一地,因为蔗糖利润高,才算好好种地了。
法国人就更奇葩了,很早就涉足加拿大地区了。但是,法国佬就是去做毛皮生意的,对于开发加拿大地区业没啥兴趣。法国农民宁可在国内种植一两公顷(二三十亩)的小块土地,也不肯去殖民地拥有大片土地。
当然,后来老美建国后发展起来,用土地招揽移民,就很有吸引力了。比如林肯颁布的《宅地法》,好大手笔,任何移民,跑去西部,就可以圈占160英亩的土地自己耕种。都不要交钱,先耕种5年再说。160英亩啊!那可是971亩,64公顷地!
在华夏古代,良田百亩就算小地主,千亩就算中等地主了。大地主刘文彩,也才一万两千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