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年少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它到底是造就了太平道的教旨,皇帝为什么会对这卷书有所涉猎?难道说……
张鲁越想越觉得不对,心里隐然有一个惊人的猜测,却想也不敢往下想。
“你不要想岔了。”皇帝冷漠的语气给张鲁浇了一盆冷水。
张鲁身子一抖,低声道“臣不敢。”
皇帝见状,嗤笑了一声,道“邑侯杜及朴胡等七姓夷王、部族皆已迁至三辅,习我汉家风俗与教化,蜀地五斗米道信徒也大致迁入陇右等郡。你在长安也有些时日,与彼等昔日治头、祭酒可还有往来?”
“罪臣不敢!”张鲁惊惧道“罪臣当年受骆曜等奸人蒙蔽,意图据地自守,孰料此举违逆天道。幸而得遇王师,使罪臣醒悟,如今蒙受国家宽赦,罪臣自当改革本心,岂敢再有是非?”
场面一时静了下来,桌案上小巧的博山炉垂直地冒着细烟,堂塾里飘着清香。
张鲁在汉中治理数年,设义舍、宽大刑罚,当地汉夷皆便宜心悦。皇帝对这个治理理念颇为好奇,但此时看张鲁胆战心惊的模样,知道还不是继续深问的时机,作为一个宗教领袖,皇帝绝不会将张鲁就这么白白的拘禁在长安城,而是要找到合适的位置让他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比如说西域,相较于后世的绿色,以及数百年后由此东传、盛行的佛教,当地有个经过改造后的本土宗教更符合朝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