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风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建东就去轻声问周工。周工说:“很简单啊。你想想,我们大桥的一根缆索最长就要到二百一十米,当然编织生产缆索的厂房最少就要建到二百五十米的长度啊。”王建东恍然明白过来。
考察完车间现场,在公司会议室,老胡他们一行和工厂的相关人员继续进行探讨和交流。
老胡清清嗓子,开门见山:“大家都是熟人,我也就不客气,先说几句。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对建设这座大桥,上面有三个具体的要求:一是三年建设完成,二是保证通航不受影响,第三就是要出成果、出人才。”
大家都是格外的认真聆听。老胡说完后,接下来周厂长汇报了当前工厂生产调度的详细情况。
王建东这才知道,原来建设大桥所必须的斜拉索,之前在国内并没有生产,国内用过的斜拉索都是人工手编的。当然,如果图省事,也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生产,可是进口价格非常高。
大桥指挥部的意见,既然这一次是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建造大桥,如果所有的关键性东西都要进口别人的,那我们就是变成在组装大桥,和上面的意图就相去甚远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在总指挥的努力和牵头下,决定以电缆研究所为主几家单位进行分工,研究所负责工艺、设备、生产试制,市政设计院负责产品的设计和要求,公司组织生产。
当时是边建厂房,边搞试验。经过将近一年半的时间的攻关,缆索终于生产出来了。
但是生产出的缆索在使用以前要进行强度试验。大桥总共一百八十根缆索,根根都要进行试拉,最大的一根主索还要进行一百万次疲劳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