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搬运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蔡邕的号召下,幽州官办学堂迎来一批有一批的学生。官办的学堂不交大家“之乎者也”,也不教大家“名士清谈”,更不教“乡野养望”。只教读书识字,算术商学等生活实用技能。
让蔡邕老骂周义是个骗子,那有怎样,幽州现在是我说了算。至于是怎么说了算,当然是和蔡邕辩论一天一夜的结果。
这都属于是速成班,一年多的时间里培训出一茬又一茬的学员。这些学员有天赋的继续深造,更多没天赋的学员是充斥在酒楼,商会等幽州各地。这以后都会会成为周义的班底。
周义想要筹备的武科,时机倒是不成熟。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有合适的学生。只能以后再说了。
太史慈也来到幽州府,让周义在有了两万的常备军之后,又增添了五千水军。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战舰的要求,周义又专心和工匠一起改良了帆船。当然周义只是提出方向,更多的是工匠们的努力。并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产生,只是让原来的技术更好的发挥了效能。
技术路线本来就有两种,一种是量的积累,一种是质的蜕变。现在通过不断的试错来完成量的积累。
幽州府的找矿小分队也探明了周义指定的几个地方确实有矿,样品已经带回来给周义看过了,具备开发的价值。只能条件成熟,技术完成,就可以开发了。
南方的水稻在东北没有移植成功,品种不同,不耐寒。周义一方面让人继续试验培育耐寒品种,一方面寄希望于有商队可以从北海道带回水稻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