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搬运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古代的官员的品级上也可以有所体现,九品县官才入官僚体系的品级。
蔡家自然也有一个坞堡,周边依附蔡家的农户也不少,方圆几百里,蔡家就如一个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蔡邕的回归,也让蔡家的声望暴涨一大截,尤其在蔡邕决定开堂讲学之后。
好像大儒们都喜欢讲学,卢植就在幽州老家讲过学,公孙瓒,刘备都听过卢植的课。其实周义挺佩服这些大儒学者,这些讲学可都是义务劳动,不收束,有教无类,谁来听课都可以。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和传播自家学说,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做出贡献。
中国的士族文人,或者说精英阶层都承当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有义务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文化也得出文化。所以修桥铺路者有之,扶弱救贫者有之,开堂讲学者也有之。
蔡邕这次讲学还有一部分是周义的功劳,蔡邕有意把自己所学传给周义,周义一听只摇脑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你老还是找别人吧。当然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周义只是推脱说:志不在此!
翁婿二人差点因为这件事把关系闹僵了,直到周义说有办法把蔡邕的那些书批量的印出来,让前来听课的人手一本。蔡邕才对周义有好脸色。
这个时代知识传播的成本是很高的,虽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是知识最主要的传播载体还是竹简,木渎。比较贵重的东西可能写在绢帛上,但成本更高不利于广泛使用。
一直以来周义都有想要实验印刷术的想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这个时代东汉人口大概是六七千万,相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和国家都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但是大量的人口被闲置,人口被限制在土地上,人力资源被严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