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搬运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加上要解决户口问题周义就认猎户为叔叔,好在猎户也姓周名林,据说上边有几个哥哥,多年前就走散啦,说周义是周林的侄子,大伙也相信。周林曾是戍边的军人,只不过戍边期满,就返还山阳老家。村子里向周林一样的军户不少。
既来之,则安之。周义也断啦自杀回去的念头,谁知道能不能回去。死了就白死啦。本着艺多不压身的思想,周义向各个叔叔伯伯们偷师学艺。大半年下来,一趟刀法是呼呼生风,大枪也练得是有模有样,箭术不说是百步穿杨,五十步还是可以的,骑马也马马虎虎。反正村子里的老军户没一个人干的过周义,能有这样的成就周义只能解释这也算穿越者福利吧,至少自己是练武奇才,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有一点自保之力。
光和三年,南匈奴叛乱,汉灵帝征兵。周林年过半百,且老来得子,周义强烈要求替叔从军,在周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送别中,周义光荣入伍,北上平叛匈奴。
到军队一看,周义就体格还行,武艺也是稀松平常,连三流武将也不算。后悔也没用,好在知识付费熏陶过的,也听过不少兵书,看过不少战例,武艺不行,咱靠脑子吧。
半年时间周义就从士卒,升至校尉,节制1000骑兵。一方面是周义打仗确实有一套(知识付费的时代,周义还是听过不少兵书的),杀敌数量不少,另一方面是战事刚起时失利较多,建制不全。手下的千把兵马,是这半年时间一点一点收拢来的。除了周义谁来指挥也不行。在周义手下当兵,能打胜仗,夺战功。最重要的是周义的队伍不减员,一场战斗下来只有轻伤,不死人。周义对战局的把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是逃命的局势)。当然周义还有骑兵的秘密武器(初上战场,周义不敢明目张胆的把双边马镫做出来,但弄个简易的还是可以的,虽然做不到完美的人马合一,但人借马力还是可以借一点的。就这一点的差别就是周义的骑兵在凿穿军阵的时候效率大大的提升,别人还不知道是咋么回事)
心里学上讲,一个人只要连续证明自己是对的六次,大家就会习惯性的听你领导。周义指挥军队至少二十多次胜利,大家早就认同了周义都尉的身份。只不过朝廷没有册封而已。新上任的大将军F也任命周义统帅本部兵,暂代都尉之职。F可是东汉一代名将,当然没有皇甫嵩,卢植那么有名,可也差不了多少。
天色渐晚,大军营地多了许多欢声笑语,一场胜利可以给将士们带来不少轻松,即使是一场小胜。周义端坐大营中,思考着当前战事,历史上对这次叛乱没有过多的记载,应该是很快就镇压下去啦,或是讲和啦。但周义思考更多的是之后那个大时代。光和七年,黄巾起义,东汉没落,自己该何去何从,是自立山头,还是找一方拥立……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周义没有一个好答案,好在还有时间考虑……
“义哥,大家在庆祝胜利,你要不要参加?”亲兵张小五进来请示到。
张小五也是军屯里的人,替父从军,与周义年龄相仿,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