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阳没想到自己回农村这事闹得连院长都惊动了。他有些迟疑,因为院长问得突然,他没什么准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院长说,不急,你慢慢说。
苏阳知道院长的秉性,他一直要求学生‘说实话、做实事’,对于那些虚假的东西深恶痛绝,现在既然院长对他的事情上了心,苏阳知道自己没有隐瞒的必要,还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为好,他理了理自己的头绪,也就说了。苏阳说,院长,学生想回家乡去,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学生来自一个叫苏家坳的小山村,那地方非常之贫穷。学生原本喜欢历史学,并不想学经济。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全仗乡亲接济,才能完成学业考进这所名校。填写志愿时,学生思量再三,才决定改报经济学,当时想的是,自己学好经济知识,看能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让贫穷的家乡尽快的富裕起来。
苏阳停了停,觉得自己说得都是旧事,院长时间观念强,自己这是在浪费院长的时间,他有些不安地望了院长一眼,院长没说话,只是听,点点头,示意苏阳说下去。
苏阳赶忙直入正题,说,在大学的四年里,学生都在思考农村经济的问题,如果说国家是社会的总成,那么乡村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石,乡村家庭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础,不可忽视。其实每个乡村它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和传统,有着固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这个特质注定乡村经济必然简单、封闭,农民意识强、目光短视,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也就谈不上发展。所以学生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否,政策、资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人,与农村领导者或者说是一村一族之长的眼界思维有关,眼界决定高度,思维决定发展。所以学生有心回去试试,一则是因为父老乡亲的希翼,二来也是想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看自己能不能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去一条有实际意义的发展方式来。
院长点头,开口,说,想法不错。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想法。
呆在一旁的李泽成看了看表,提醒,院长,您待会还有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