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泰脸上飞起两片红晕,有些忸怩地道“就是韩探花。听他至今尚未定亲。”
德妃怔住了,周润已轻声道“妹妹,韩探花之母是孟御史的亲妹”根就跟齐王不是一派的啊。
景泰不悦道“那又如何四皇嫂你与孟家,如今也是姻亲呢。”
一句话把周润又堵了回去。这京城里头瓜瓜葛葛的,细算起来,没准谁跟谁就是亲戚呢。顾嫣然嫁了周家来,周润是她的隔房姑,那跟孟家还真是亲戚,且还不算太远哩。
德妃沉吟不语,齐王妃看着不大好,轻声道“妹妹,韩探花虽则名声在外,可也不过是个编修而已,瞧着父皇也并不重用他的。”
这话其实得十分实在。韩晋那殿试的文章做得花团锦簇,点了个探花,进了翰林院也颇得皇帝青眼,时常召他奏对。只是时日一久,皇帝就发现韩晋此人,做些诗词书画有十分的天赋,到社稷民生就远了些。且与韩晋同榜的状元如今已去了外地做县令,榜眼则去了工部做个的工正,皆是实实在在地从头做起,唯独这个韩晋仍在翰林院,每日只管风花雪月。
皇帝也曾探过韩晋的口风,想将他如状元一般放到偏远之地去做个县令,虽苦些,但做上几年出了政绩,便好调进京来升官。可略了两句,却发现韩晋是吃不得苦的,只愿做些文字功夫,悠哉游哉地过日子。
如此一来,皇帝心里也就看轻了韩晋了,只将他留在身边问些典故之事,闲来让他做几句诗词,画几张画儿。越发得难听些,竟是做个倡优之臣如东方朔一流呢。韩晋自己乐在其中并不觉得,当不得齐王在旁边察颜观色看得清楚。
外人看来,韩晋这个翰林院编修既清贵,又得皇帝看重,乃是近臣亲臣,不定便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进言的。可是齐王却看得清楚,皇帝只用韩晋做个两脚书柜、活动砚台,并不将他当个正经的有为臣子。别韩晋无心于政事,就算他有心,皇帝也不会听他什么的。
既是如此,齐王怎么会将韩晋列入景泰公主择婿的名单之中他是要用公主下嫁笼络人才的,却不是拿来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