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5/22页)
藏着的树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8
纽约:废墟之上,新芽萌发
---
纽约:废墟之上,新芽萌发
曼哈顿的喧嚣以一种近乎暴烈的方式拥抱了夏初。走出肯尼迪机场,潮湿闷热的空气裹挟着汽车尾气、热狗摊的香味、不同肤色的语言和急促的脚步声扑面而来,瞬间将她淹没。与滨城带着海腥味的湿润不同,这里的空气充满了钢铁森林特有的躁动和压迫感。她拖着行李箱,按照周叙白文档里的地址,几经辗转地铁和巴士,终于抵达了布鲁克林区一个略显陈旧的褐石建筑(Brownstone)公寓。狭窄的楼梯吱呀作响,小小的单间公寓里只有一张床垫、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和一把椅子,窗外是对面楼房斑驳的红色砖墙。这就是她在纽约的起点——简陋、局促,却带着一种新生的自由。
NYA的夏季工作坊位于下城区一栋充满工业感的LOFT里。第一天,夏初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们,带着各自鲜明的风格和咄咄逼人的才华汇聚于此。全英文的密集讲座、高强度的创作讨论、导师劳伦斯教授犀利到不留情面的点评(情感很充沛,但形式太陈旧!、想法我只看到一堆材料的堆砌!),都让她神经紧绷,常常在深夜回到那个小房间时,累得连手指都不想动。最初的兴奋很快被自我怀疑取代。她的材料实验——那些从滨城带来的、精心收集的废弃电路板、老唱片碎片、生锈的金属零件——在劳伦斯教授和其他学员那些观念前卫、技术炫目的作品面前,显得笨拙而格格不入。滨城画廊经理那句太前卫的嘲讽,此刻像个荒谬的笑话。
更深的困境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工作坊只有微薄的津贴,纽约高昂的生活成本像一只贪婪的巨兽。她不得不利用周末和晚上,去苏荷区(SoHo)一家小画廊打工,做最基础的布展、打扫甚至前台接待。穿着不合身的黑色制服,忍受着挑剔顾客的白眼和画廊经理刻薄的唠叨,只为换取那点可怜的时薪来支付房租和购买最基本的画材。疲惫像潮水般日夜侵蚀着她。某个深夜,当她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冰冷的公寓,发现从跳蚤市场淘来的二手加热器又坏了时,看着窗外纽约不眠的璀璨灯火,一股强烈的孤独和委屈汹涌而至,几乎将她击垮。她蜷缩在冰冷的床垫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手机屏幕,那个早已被删除的号码位置一片空白。那一刻,滨城雨夜顾屿那句哄哄就好和林晚刺耳的笑声,混杂着劳伦斯教授严厉的批评,像冰冷的针,狠狠扎进心里。
就在她濒临崩溃的边缘,手机屏幕亮起,是一封新邮件。发件人:Zhou
Xubai。主题很简单:Re-Gen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