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2/22页)
藏着的树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到NYA官网公布夏季工作坊入选名单上有你的名字后,周叙白端起自己的黑咖啡抿了一口,语气随意得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顺手整理了一下。毕竟在那边待过几年,踩过一些坑,积攒了点信息,放着也是浪费。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更深入的领域:不同材料的可能性(夏初最近痴迷于回收电子元件的再创作)、纽约地下艺术圈的活力与残酷、切尔西大画廊的运作规则与布鲁克林小画廊的自由实验精神……周叙白没有问一句关于顾屿或林晚的事,仿佛那些糟心的人和事从未存在过。他专注地谈论着夏初作品中那些被滨城保守画廊经理贬为看不懂、太激进的大胆解构和破坏性美感,精准地分析着纽约不同区域画廊策展人的偏好,甚至提到了一个夏初从未听说过的、规模很小但理念极其先锋的再生基金会(Re-Gen
Foundation)驻留项目——专注于支持艺术家利用回收废弃物和科技废料进行创作,与夏初正在探索的方向不谋而合。他分享的信息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带着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务实建议。
时间在专注而充满启发性的交流中流逝得飞快。窗外的天色彻底暗沉下来,画廊精心设计的射灯次第亮起,暖黄色的光束打在墙壁悬挂的抽象画作上,在空间里投下温暖而富有层次的光晕,将咖啡厅笼罩在一片静谧而充满艺术感的氛围中。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建议,或者想提前跟劳伦斯教授聊聊,周叙白从名片夹里抽出一张设计极其简洁的白色卡片,推到夏初面前。卡片上只有名字Zhou
Xubai,一个简洁的Gmail邮箱,和一个纽约的本地号码。随时联系我。他看着夏初的眼睛,清晰地念出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做一个迟到了很久的、郑重其事的自我介绍,周叙白。
他的态度始终温和而克制,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令人感到舒适和被尊重的边界感。没有刻意的靠近,也没有虚伪的客套。
谢谢学长。夏初接过名片,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微凸的、质感极佳的印刷字体。那三个字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暖意。
6
告别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