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工作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砚之赶忙请教修行之法,道人指着明月,微笑道:你看这月,在天空中是月,映照在江面上便成了影,实则月与影本为一体。修行就如同观月,不要执着于天上的月或是江中的影,直接领悟本心,顺应自然,秉持一颗平常心,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累,让‘道’的光辉自然映照在心中,这便是正道。如此,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如千江映月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体悟‘一切水月一月摄’的真谛。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三章:月映善心
中秋佳节,富春江畔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来到江边,放河灯、祭月神,欢声笑语回荡在江面。林砚之与苏妙言也相约来到江畔,只见一盏盏河灯顺流而下,灯上的烛光与江中的明月相互辉映,如梦如幻,宛如天上的星河落入了人间。
苏妙言望着河灯,感慨道:这河灯,就如同众生的心愿,在江月的映照下,仿佛有了归宿。可月本无心,这些心愿究竟归向何处呢结合‘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来看,这诸多心愿,是否也如同水月,皆源于同一处
林砚之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月虽无心,却能映照万愿。就像永嘉大师所说,性空而缘起,心愿由心而发,心若能映月,愿便成了修行的指引。从‘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角度理解,世间众生的心愿虽千差万别,但本质上都源于我们内心对美好、善良与安宁的追求,这就如同一切水月皆源于一月。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以善良为出发点,这些心愿便能如河灯般,在江月的映照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最终回归到心灵的本真之处。
二人正说着,只见一位身着鲜衣怒马的少年公子,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路过江畔。少年听闻他们谈论修行,不禁嗤笑道:一群酸腐文人,整日谈什么修行,不如饮酒作乐来得痛快。说罢,便策马而去,马蹄声惊起了江畔栖息的鸥鹭。
苏妙言轻叹一声:此人心中无水,自然映不得月,实在可惜。从‘一月普现一切水’来看,他尚未发现心中那可映照明月的‘水’,即善念与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林砚之却微笑着说道:他有他的‘江’,或许此刻心中无水,日后也会有的。就像这江水,有时干涸,有时满溢,但只要江在,月终会映照其中。待他经历世事,或许能领悟‘一切水月一月摄’,明白诸多经历与感悟,皆可回归到对内心本真的探寻。
夜深人静,江月愈发皎洁。林砚之与苏妙言独坐江畔,听着江水拍打着江岸,发出清脆的声响。林砚之取出随身携带的古琴,轻轻弹奏起《水调歌头》,悠扬的琴音与江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与明月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苏妙言轻声和唱,歌声清婉动人,引得江中的月影微微颤动。
弹罢,林砚之感慨道:今日与诸人相遇,老儒生、老妪、道人、少年,各有各对‘千江月’及《证道歌》妙义的理解。原来这‘千江有水千江月’与‘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说的是众生皆有本心,如江有水,只要不执着于表象,不迷失本心,便能映得明月,见性明心。无论圣人、凡人、儒生、百姓,皆可在自己的生活中,寻得那一轮自在明月,体悟到万物根源的同一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