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丽人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砖窑晾透那天,刘师傅特意从家里带来个铜铃铛。“挂在窑门上,”他把铃铛系在门框的木楔上,铜链在风里晃出细碎的响,“能驱邪,还能听出窑里的火候。”
少安望着铃铛,阳光照在上面,亮得晃眼。这铃铛比他家最值钱的搪瓷缸还亮,肯定有些年头了。“师傅,这太贵重了。”少安想解下来,被刘师傅按住了手。
“等烧出好砖,我再拿回去挂在猪圈门上。”刘师傅咧开嘴笑,牙床有点豁,是年轻时抽烟抽的,“赶紧准备柴火,明天就能点火。”
准备柴火的事,二柱子早揽过去了。他说后山的松树根耐烧,火力旺,最适合烧砖。少安跟着他往后山走,坡上的野草已经没过脚踝,沾着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
“我娘说,点火得选个晴天,”二柱子挥舞着斧头砍树根,“雨天点火会返潮,砖烧不透。”
少安没说话,只是把砍断的树根往筐里装。树根上的泥土沾在手上,像层褐色的壳,搓都搓不掉。他想起刘师傅算的账:一窑砖要烧三天三夜,得用两千斤柴火,五十斤煤,这些都是钱,是他卖了巧莲陪嫁的银镯子换来的。
“少安哥,你看!”二柱子突然指着远处的塬,“麦黄了!”
少安抬头,看见塬上的麦子真的黄了,像铺了层金毯子,风一吹,波浪似的往远处涌。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为借粮发愁,今年,他不仅有了自己的砖窑,分到的五亩地也种上了麦子,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了。
“等砖窑点火,我请你吃新麦面馍。”少安说,筐里的树根已经堆成了小山。
往回运柴火时,碰见了田福堂。他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麻袋,里面鼓鼓囊囊的,是刚从公社领的麦种。看见少安,他从车上下来,车把上的铃铛叮铃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