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8页)
MAN蔓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三的巨轮轰鸣着碾过,沉重的课业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教室后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数字一天天无情地变小,空气中弥漫着油墨、汗水和无声的焦虑混合的气息。我和周迟,如同两条短暂交汇又迅速分离的溪流,各自奔涌在题山卷海的峡谷里。偶尔在拥挤的食堂,或是在堆满复习资料的走廊上匆匆一瞥,那曾经让我心跳加速的身影,似乎也蒙上了一层疲惫的灰翳。我们点头,擦肩,沉默得像从未有过交集。那些曾经炽热的心事、笨拙的试探、隐秘的欢喜,在高考这座大山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不值一提,被无声地压缩、折叠,最终深埋在记忆的最底层。只有在深夜,当刷题的笔尖停顿的间隙,窗外清冷的月光洒在书桌上,那个名字才会悄然浮上心头,带来一阵转瞬即逝的、钝钝的疼,随即又被下一道解析几何题淹没。
毕业典礼在盛夏的蝉鸣声中到来。校园里弥漫着栀子花甜腻的香气和离别的感伤。大家穿着统一的毕业服,在操场上合影,互相在校服上签名留念,笑声和隐约的啜泣交织在一起。我攥着笔,目光在喧闹的人群中急切地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在靠近礼堂台阶的地方,我看见了他。他和几个要好的男生站在一起,脸上带着放松的笑意。我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挤过人群,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撞击着,几乎要破膛而出。我走到他面前,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周迟……能给我签个名吗他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笑了,接过我递过去的笔和毕业纪念册,翻到空白的一页,流畅地签下他的名字。那熟悉的字迹,此刻却像带着刺。谢谢。我的声音有些发涩,迅速接过本子,不敢再看他的眼睛,转身逃也似的钻进了喧闹的人群里。指尖紧紧捏着那页留有他签名的纸,仿佛握住了一块滚烫的炭。人群的喧嚣瞬间将我吞没,阳光白得晃眼,世界在我眼前模糊成一片晃动的水光。我终究没有勇气说出那句藏在心底的话,那句在无数个夜晚反复咀嚼、练习过的话,最终湮灭在毕业季鼎沸的人声里,像一个未曾吹起就破碎的泡泡。那只签着他名字的笔,被我紧紧攥在手心,金属笔帽硌得掌心生疼,仿佛在嘲笑我的懦弱和错过。
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漫长而空洞。我窝在房间里,一遍遍翻看毕业纪念册上周迟那页。他的照片,他写下的简单寄语前程似锦,还有我求来的那个签名。窗外是炽烈的阳光和聒噪的蝉鸣,而我的心却像被抛入了一片寂静的深海。无数次,我拿起手机,点开那个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编辑好一条又一条短信:
周迟,我是林晚。你…最近好吗
听说你报了北方的大学那边冬天很冷,多带点厚衣服。
其实,高中三年,我一直…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心跳如雷。每一次,都在最后一秒,被汹涌而来的胆怯和自我怀疑击退。我用力地按下删除键,一个字一个字地清除掉那些饱含心事的句子,直到屏幕恢复一片空白。仿佛这样,就能抹掉心底那份喧嚣的、无处安放的情感。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空白的手机屏幕上投下一条条明暗相间的光影,像一道道无法跨越的栅栏,将我困在无言的沉默里。那些未能发送的文字,成了青春散场时最沉重、最无声的注脚。
大学四年,如同呼啸而过的列车。我们各自在陌生的城市,被全新的环境和繁重的学业推着向前奔跑。偶尔从零星的高中同学动态里,我得知他去了遥远的北方名校,读了他热爱的物理专业。我则在南方一所大学的文学院,埋首于故纸堆和文学理论。时间和空间是最高明的稀释剂。最初那尖锐的、令人窒息的思念,渐渐被新的课程、新的朋友、新的生活琐事所覆盖,变得不再那么频繁,不再那么疼痛。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深夜图书馆闭馆时独自走回宿舍,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在拥挤的食堂闻到某种类似高中食堂饭菜的味道;或是看到校园里穿着蓝色运动衫打篮球的男生背影——心口某个角落会毫无预兆地轻轻抽动一下,泛起一阵遥远而模糊的酸涩。像一道愈合已久却仍留有淡淡痕迹的旧伤疤,在阴雨天隐隐提醒着过往的存在。那个曾经占据了我整个青春的名字,在岁月的冲刷下,轮廓渐渐变得模糊、淡褪,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唯有那份初次悸动带来的、混合着甜蜜与酸涩的复杂滋味,沉淀在心底最深处,像一枚被时光精心包裹的琥珀,愈发纯粹、愈发坚固。我最终记得的,或许不再是周迟清晰的模样,而是那个在阳光下因为他一个眼神、一次擦肩而过的风而心跳如鼓的自己,那个整个世界都因一份隐秘心事而熠熠发光的自己。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小城,考进一所中学当了语文老师。日子像溪流一样平静地流淌。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校教历史的陈默。他温和,踏实,像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丰富的书。我们的相处没有惊心动魄的波澜,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理解和陪伴。他会在我批改作业到深夜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牛奶;会在春天校园的樱花树下,给我讲某个冷门历史典故的趣闻;会在雨天,记得给我办公室的窗台放一把备用伞。他的好,是温润的、浸润式的,像空气一样自然,渐渐填满了我生活的缝隙。我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结婚,然后有了女儿安安。生活被孩子的笑声、丈夫的关怀、备课的教案和柴米油盐填满。那个曾经在心底掀起惊涛骇浪的名字,似乎真的成了遥远青春书页里一个褪色的注脚。只有在极偶然的瞬间,比如整理旧物翻到那本毕业纪念册,指尖拂过那个签名时,心湖深处才会泛起一丝极细微的涟漪,随即又迅速归于平静。我以为,那场盛大的、无疾而终的暗恋,真的已被时光妥帖地封存,沉入了记忆最安静的河床。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定在城中心一家颇有格调的咖啡馆。组织者特意包了带露天阳台的场地。初夏的夜晚,晚风习习,空气中浮动着栀子花和咖啡的混合香气。同学们变化很大,寒暄、笑闹、追忆往昔,气氛热烈。我坐在角落的藤椅上,安静地听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人群。然后,我看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