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6/19页)
?化遗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午夜零点,最后一位客人的脚步声消失在雨幕中。黄夏坐在吧台前,平板电脑上的烹饪数据正在自动生成报表。她皱眉看着青椒肉丝焦糊率那一栏的红色预警,指尖在键盘上犹豫——是否要将父亲的失误标记为操作误差。
知道为什么红烧肉要炖足两小时吗黄耀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洗碗水的温热气息。他关掉最后一盏射灯,墙上的老照片在月光中显影:二十岁的自己穿着不合身的厨师服,林筱扎着麻花辫站在堆满厨具的灶台前,两人身后的煤炉里,火苗正欢快地舔着锅底。
黄夏转身时,看见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那是块蓝底白花的手帕,边缘磨得发毛,中间绣着小灶和星星的图案,针法稚拙却工整。这是你妈嫁给我时绣的,黄耀斌用指腹摩挲着褪色的星星,她说灶台是厨师的星空,每道菜都是一颗星星。
窗外,雨声渐起。雨滴敲打在厨房后窗的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响。黄夏忽然指着平板电脑上的温度曲线:爸,您看,传统灶台的温度波动像心电图,最高温到最低温相差15度,可智能炖盅的曲线却像直线一样死板。她的指尖在传统曲线的波峰处停顿,这里的突然升高,是您颠勺时带起的风吧
黄耀斌凑近屏幕,皱纹深刻的眼角在冷光中柔和起来:三十年前,我在老厨房里炒第一盘菜,师傅站在旁边抽着旱烟说:'炒菜就像做人,得有起伏,有急有缓。'那时我不懂,直到有次炒糊了菜,却被客人说'焦香特别',才明白失误也是味道的一部分。
林筱擦着吧台走过来,往两人面前各放了杯热茶:当年你爸为了练颠勺,每天凌晨四点在巷子里用装满沙子的铁锅练习。有天我起来上工,看见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像在跳一支只有星星看得见的舞。她的目光落在手帕上,后来我们攒钱买了第一口好铁锅,他抱着锅睡觉,说'这是我的星星船'。
黄夏忽然想起自己设计的智能菜谱里,有个未启用的随机波动程序。那是她偷偷编写的代码,能模拟人工翻炒时的温度变化,却一直没勇气应用。此刻,看着父亲眼角的皱纹和母亲鬓角的银丝,她忽然明白,那些所谓的误差,才是烹饪的心跳。
爸,她轻声说,将平板电脑转向父亲,我想在智能系统里增加一个'手工模式',让温度曲线能记住您的习惯——比如颠勺时手腕摆动的角度,还有......故意晚五秒下肉的固执。
黄耀斌笑了,笑声里带着二十年灶台烟火的温润:傻丫头,科技是翅膀,但翅膀要记得往哪儿飞。他用手帕轻轻擦拭平板电脑屏幕,仿佛在擦拭当年的铁锅,当年你妈在地下室给我缝手帕时,怎么也想不到现在的灶台能发光。可不管多亮的光,灶台还是那个灶台,得用心去捂热。
雨声渐大,厨房的挂钟敲了十二下。黄夏关掉平板电脑,传统灶台的余温透过鞋底传来,与智能设备的冷光形成奇妙的温差。她想起小时候在餐馆过夜,睡在灶台旁的行军床上,听着父母收拾厨房的声音,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