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工作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宁静祥和的稻香村,生活犹如一首舒缓的田园牧歌,在青山绿水间悠悠流淌。阿呆、阿明、晓萱、富贵和大狗,这群一同在村里长大的伙伴,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宛如分叉的溪流,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延伸。
阿呆虽说脑袋瓜反应有些迟缓,但心思单纯善良,对周围的人和事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好奇。阿明儿时家境贫寒,每日都以馒头为食。即便生活艰苦,他对知识的渴望却如同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
阿明一心向往文学与哲学的殿堂,即便在那间破旧的屋子里,就着咸菜啃馒头时,他的脑海中也满是对知识的思索。后来,阿明成为了一名教师,微薄的工资既要维持生活,又要供他买书、买写作材料,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为了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阿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凌晨四点,当整个村子还沉浸在梦乡之中,阿明就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同在屋内休息的家人。他轻轻点亮那盏老旧的台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他那堆满书籍和稿纸的书桌。阿明坐在桌前,先是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梳理当天想要创作的思路。随后,他便开始奋笔疾书,将心中的感悟与对世界的思考倾注于笔尖。他时而因灵感迸发而快速书写,时而又因斟酌词句而停下笔来,紧锁眉头,反复琢磨。
夜晚,忙碌了一天教学工作的阿明,顾不上身体的疲惫,又迅速投入到创作之中。常常到了深夜,万籁俱寂,整个村子只有阿明房间的灯还亮着。电费催缴单一张又一张地寄来,阿明看着那些单据,眉头紧锁。他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支付电费,但写作又离不开灯光,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使用。终于,供电公司因为欠费停止了供电。漆黑的夜晚,阿明望着窗外的月光,没有丝毫抱怨,他找来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继续写作。摇曳的烛火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蜡油一滴滴落下,仿佛在为他的坚持默默流泪。长时间在烛光下写作,阿明的眼睛开始疼痛、干涩,但他只是简单地用毛巾敷一下,便又继续投入到创作中。
阿明不仅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在学习和创作上更是不遗余力。他利用课余时间,四处借阅各类书籍,从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到现代的哲学著作,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汲取其中的养分。每次去县城,他总会在书店里徘徊许久,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一些对创作有帮助的书籍。回到家后,他会反复研读,做满密密麻麻的笔记。为了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内涵,他还会查阅大量的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的作品并非一开始就受到认可。无数个日夜,他将写好的稿件寄给各个出版社,得到的却大多是退稿信。您的作品风格独特,但不符合我们当前的出版方向稿件内容深度尚可,但情节不够吸引人,诸如此类的回复让阿明感到失落,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认真分析每一封退稿信,虚心向其他作家请教,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他会根据不同的建议,对稿件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有时候甚至会推翻重来。为了让情节更加生动,他会深入生活,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将真实的情感和细节融入到作品中。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阿明决定深入农村进行采风。他背着行囊,带着简单的干粮——馒头,走进了邻村。在村里,阿明与村民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他的行为。村里有个叫二赖子的人,游手好闲,看到阿明每天吃着馒头,却说着一些文雅的话语,便心生嘲讽。
哟,瞧瞧这文化人,吃着馒头还满嘴之乎者也呢,有啥用啊能填饱肚子不二赖子阴阳怪气地说道。
阿明微笑着解释: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并不冲突,我想通过文字记录下大家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