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8页)
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晋阳起兵,大唐开国
大业十三年(617年)的太原城,寒风裹挟着沙尘拍打着城墙。唐国公李渊站在晋阳宫城头,望着远处匆匆而过的流民队伍,眉头紧锁。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后,天下早已民怨沸腾,各地起义军如星火燎原,瓦岗寨李密、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等势力日益壮大。此时的李渊虽为太原留守,手握重兵,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仍在观望。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年仅十八岁,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胆识与谋略。他暗中结交刘文静、长孙无忌等豪杰,在晋阳城中广纳贤才。刘文静曾因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入狱,李世民亲自前往探望,刘文静劝说道:天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李世民坚定回应:君言正合我意,我正欲与君共图大事。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裴寂。他与李渊是多年好友,任晋阳宫监。裴寂深知李渊的心思,设计在晋阳宫安排宫女侍奉李渊。事后,裴寂向李渊进言:二郎(李世民)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今日。如今天下大乱,若守小节,难免一死;若顺民心,举义旗,必能成就大业。李渊大惊,但事已至此,加之李世民多次苦劝,终于下定决心。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名,在晋阳起兵,率军三万南下。李世民被任命为右领军都督、敦煌公,与兄长李建成分别统领左右军。途中,李渊发布檄文,痛斥隋炀帝的暴政,得到沿途百姓的响应。当军队抵达霍邑(今山西霍州)时,遭遇隋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又恰逢连日大雨,粮草运输困难,李渊甚至动了撤军的念头。
李世民坚决反对: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他连夜在李渊帐外痛哭,李渊终于醒悟。雨停后,李世民率骑兵直扑宋老生军阵,大喊:宋老生已被擒获!隋军大乱,宋老生在逃跑中被斩杀。霍邑之战的胜利,为李渊进军关中扫清了障碍。
同年十一月,李渊大军攻克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来,李渊逼迫杨侑禅位,正式称帝,国号唐,年号武德,定都长安。一个伟大的王朝,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章:玄武门之变,太宗登基
唐朝建立后,天下并未完全平定。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各有势力,矛盾日益激化。李建成作为太子,得到了李渊的支持,身边聚集了魏征、王珪等谋士;李元吉则与李建成结盟,企图共同对抗李世民。而李世民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麾下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秦叔宝、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等皆为当世豪杰。
随着李世民的威望不断提高,李建成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与李元吉多次设计陷害李世民。一次,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府上饮酒,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喝后口吐鲜血,险些丧命。李渊得知后,只是责备李建成,并未严惩。李建成还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被李渊下令逐出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