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4/8页)
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大臣被宋仁宗任命为执政大臣,着手进行改革。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项改革措施。
在整顿吏治方面,改革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优异者方可升迁;严格限制恩荫制度,防止官僚子弟无功受禄。在科举制度改革上,注重考察考生的策论和实际才能,减少诗赋的比重。在经济方面,鼓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
然而,庆历新政触动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守旧派官员攻击范仲淹等人结党营私,称他们为朋党。宋仁宗在保守派的压力下,逐渐动摇。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改革派大臣先后被贬出京,各项改革措施也相继被废除,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虽然庆历新政失败了,但它揭开了北宋变法革新的序幕,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第六章:熙宁变法,风云激荡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愈发严峻。到宋神宗即位时,国库空虚,财政赤字严重,军队战斗力低下,社会矛盾尖锐。年轻的宋神宗赵顼急于改变现状,他听闻王安石在地方任职时政绩卓著,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显著,遂于熙宁元年(1068年),将王安石召至京师,询问治国之策。
王安石向宋神宗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详细剖析了宋朝开国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变风俗,立法度的主张。宋神宗对王安石的见解大为赞赏,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核心围绕富国、强兵、育才三大目标展开。在富国方面,推出青苗法,于每年青黄不接时,由政府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既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又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施市易法,在开封等城市设立市易务,调控市场物价,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质量和数量征税,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和偷税漏税现象。
强兵措施中,保甲法最为重要。该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保丁进行军事训练,既节省了养兵费用,又加强了地方治安;裁兵法则对军队进行精简,裁汰老弱病残,提升军队战斗力;将兵法改变了以往更戍法造成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由固定将领训练和指挥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