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氏是个吝啬的,但心肠却不是很坏,据说一开始也找了郎中为陶氏诊治,花了不少钱,后来见是一个无底洞,咋治也治不好,就不愿意掏钱了,有时候也耷拉着个脸,摔摔打打的,说些难听的话。
说什么老二考了这么些年,将家里的钱花了个干净,也没考出个名堂来,媳妇还要这么花,她又不是只有二儿子一个儿子,家里的银钱不能总可着二儿子一家花吧?别的儿子孙子咋办?难道我是欠你们的?
说一千道一万,科举实在是太烧钱了,若不是傅天佑爷爷活着时极力支持家里子孙科举,临死前还留下话,让几个儿子务必供出一个读书人出来,恐怕公婆早就打退堂鼓了。
虽然婆婆有时候也念叨儿子给她弄个诰命夫人来,但那也是当笑话说,对于儿子科举的将来,她早就不抱任何幻想了。
主要就是家里产出有限,又是一大家子人,花销也不小,实在是供不起了。
后来还是傅天佑哀求父母,承诺自己不再科举,以后安分守己的在家种地,这才又找了两回郎中。
陶氏是个要强的,婆婆和大嫂不高兴她知道,但儿女幼小,她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孩子就这么走了,哪怕婆婆的脸色再难看,大嫂的话再难听,她也装作看不到,听不到,咬着牙喝着苦苦的汤药硬撑,想要活下去,但最终还是没有闯过来。
陶氏去世之后,傅天佑做到了他的承诺,真的将书籍装进了书箱,不再看书,安心跟着父亲下地,进山,不再碰书本。
主要当时动乱刚刚过去,新朝刚立,也没恢复科举,城里也乱糟糟的,就算想要读书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