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D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65
页发呆。他打听戴莉的消息,得到的却只有手术成功,但需长期静养的只言片语。
1937
年,淞沪会战爆发的消息传来时,李亨银正在图书馆整理资料。报纸上的硝烟照片刺痛了他的眼睛,那一刻,他突然想起戴莉临走前说的新的心脏。或许,他也该拥有一颗新的心脏——一颗为守护而跳动的心脏。于是,他毅然加入军统,化名潜入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霓虹灯闪烁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成了他寻找戴莉的屏障,而那块刻着银杏叶的怀表,谍影中的银杏密语
第三章:暗夜潜行
1942年的上海,夜色被霓虹与探照灯割裂成诡异的碎片。李亨银立在霞飞路街角,西装内袋里的微型胶卷硌得肋骨生疼,仿佛一颗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街边橱窗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金丝眼镜后的双眼警惕扫视着往来行人——此刻他是《申报》特派记者陈默,笔杆子是武器,相机是伪装。
叮铃——
黄包车铃声刺破潮湿的空气,车夫低头哈腰拉着醉醺醺的日本军官从面前经过。李亨银不动声色地摸了摸左袖口第三颗纽扣——那是与上线接头的暗号。就在三天前,戴笠办公室的檀木桌上,站长用雪茄在地图上重重戳出个焦痕:霞飞路76号,城防图。这是'天下第一'任务,只许成功。
吃一个烧饼,站一节课!李亨银默念着这句莫名其妙的密令,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表链。巷口突然飘来烤红薯的甜香,恍惚间竟与记忆里济南的糖炒栗子味道重叠。他猛地摇头,将思绪拉回现实——此刻不是怀旧的时候。
雨丝不知何时飘落,在街灯晕染下化作细密的金网。李亨银拐进一条弄堂,墙根处的青苔在昏暗中泛着诡异的光。墙角电线杆上,粉笔画的小雏菊图案若隐若现——这是约定的信号。他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21:07,距离接头还有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