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年后,当解放军的军旗插上铜矿山顶时,沈秋棠的墓碑已被野豌豆藤蔓缠得严严实实。沈秋菱戴着姐姐的军功章,站在矿坑边缘,她的背影在晨雾里拉得很长,像极了当年举着炭笔测绘的沈秋棠。
陈远山把染血的地质图铺在矿坑边,铜矿石的青碧光泽透过纸背,像沈秋棠眼中未熄的火。矿坑深处,新生的野豌豆与铜矿石共生,像幅永不褪色的山河注脚。
在知青点的旧址,一座用铜矿石砌成的水井旁,立着块刻满名字的石碑。碑文上,沈秋棠之墓的字迹已被野豌豆汁染成紫红,却愈发清晰。每年清明,山民们都会在碑前放上半截染血的炭笔和一捧新生的野豌豆。
陈远山把军功章轻轻放在碑前,铜牌与染血的炭笔并排,像两把永不生锈的钥匙。他突然从背包里掏出半张旧地质图,图上用炭笔画出的箭头,正指向矿坑深处新生的野豌豆丛。
姐,矿脉通着山那边的溪流。沈秋菱的声音从矿坑深处传来,带着铜矿石的冷意与新生的希望,我们可以在矿井打水井,再也不用喝泥塘里的水了。
当运矿列车的汽笛声再次穿透山洞,沈秋棠的墓前,紫红色的野豌豆正与铜矿石共生,像无数双不甘被命运碾压的眼睛,凝视着这片被血与火重塑的山河。
尾声:山河犹记,石缝新生
三十年后,铜矿山已经变成了一个繁荣的矿业小镇。高耸的烟囱、现代化的厂房和整洁的街道,取代了曾经的荒芜与泥泞。然而,在小镇的中心,有一片被精心保护的区域——沈秋棠的墓地,以及那片与铜矿石共生的野豌豆。
沈秋棠的墓碑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沈秋棠之墓,1962-1963,以命换矿,山河犹记。墓碑前,永远摆放着一束紫红色的野豌豆,那是小镇居民们自发采摘的,象征着坚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