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5页)
杨六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功名枷锁与青楼知己:柳永的精神突围
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人亦称其柳七,出生于福建崇安。其名三变,源于《论语》中君子三变,意思是远观庄重严肃,近之温和敦厚,听闻言语则严厉不苟。柳永成长于诗书传家的氛围下,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自幼便立下成为公卿的壮志。他在《劝学文》中强调,父母不教、子女不勤,皆为不爱自身之举,秉持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念,树立了济世安民、成就伟业的理想。
怀揣着梦想,年轻的柳永离开故乡,踏上前往京城赶考之路。途经杭州、苏州、扬州等繁华都市,花街柳巷间的热闹景象,不仅使他领略到都市的喧嚣繁华,更悄然改变了他对音乐与生活方式的认知。初涉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之境,柳永逐渐习惯了唱歌跳舞、尽情享乐的生活。纸醉金迷之中,年轻柳永的功名之心暂时被抛却,数年后才抵达汴京。
柳永所处的时代,国家相对安定,城市蓬勃发展。至宋仁宗时期,中原休战,汴京成为繁华的不夜城,满街皆是载歌载舞的场景。城市犹如一个大市场,买卖兴隆,烟火气息浓郁。例如汴京城的北山子茶坊,便是喝茶聊天的好去处;还有酒楼和市场,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彼时,北宋妓馆遍布大街小巷,如同现今的连锁店一般。在《东京梦华录》中不难发现,这些风情万种的店铺随处可见,诸如曲院街、朱雀门外等地,名字听来饶有趣味。柳永居住在京城,闲暇时喜好逛这些地方,其词中诸多与妓女打交道的情节,也就不足为奇了。柳永生性风流,加之妓馆为都市常见场所,前往消遣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柳永亦乐在其中。
为歌伎们写词是有偿的。柳永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在士大夫圈子里的交际也不算广泛。故而,可以大胆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歌女乐工写曲填词是柳永的主要收入来源。柳永摆脱了传统士大夫文人在审美、品德、创作上的一系列束缚,将市民文学当作创作源泉,极大地推动了市民文学的发展。
北宋经过几十年的修整期,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物质富足催生了精神消费需求。柳永专门为乐工歌伎填词作曲,不知不觉成为了职业词人。在当时,乐工歌伎颇受欢迎,而柳永的作品更是备受追捧,一经其品题,词曲价值倍增。柳永已然完全融入民间俗词的市场大潮,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文化商人。
与众多普通士子一样,柳永也期望通过科举实现理想。他满怀信心地踏入考场,志在必得。然而,柳永未曾料到,他那满腹深情、动人心弦的词藻,竟成了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宋真宗早闻柳永之名,但作为一国之君,他更看重那些有抱负、能治国安邦的人才。皇上翻阅柳永的考卷后,斥责柳永读书不正宗、文章浮夸,柳永的状元梦就此破灭,名落孙山。
首次科举失利,柳永内心矛盾且冲动,他挥笔一气呵成,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词中,柳永用直白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未遂风云变,而非个人才学不足,认为自己的才华难以掩饰,即便考不中,也照样能位至卿相,只不过是不穿官服的卿相罢了。
柳永还表达了对功名的鄙视与轻蔑,指出与其追逐虚幻的功名,不如享受眼前的声色之乐,以此宣泄他的不满与愤怒。柳永本可将此词藏而不露,或采用更文艺、含蓄的表达方式,但他选择顺从内心、放飞自我。既想随心所欲,又欲科举高中,柳永这种骄傲自负的性格,致使他的人生路异常艰难,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