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学是一场疗愈的心灵旅行(代序)
程春梅
我出生在偏僻的乡下小山村里,从小对远方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好读书,可是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书可读,翻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家也找不出几本像样的文学书。尽管如此,有限的阅读仍然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对我而言,文学代表了远方广阔丰富的未知世界,我渴望离开封闭的家乡,可以到城市到有书读的地方,这向往给了一个乡下孩子最大的学习动力。如今想起来,这便是我对文学的初心,它亲切温暖如朋友,它超越平庸,充满力量,它新奇美妙,能安慰鼓励了一个孩子渴望突破出身局限的心灵。
终于长大离开了乡下,可以读很多书了,有一天我却对文学丧失了这份初心。当年没读几本书的时候我以为我很懂什么是文学,但读过很多书以后,我却已经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了。当一个时代的文学被划归文化,当文化被做成产业,当文学浑身披金挂银作家富豪榜开始闪亮登场的时候,我看到文学已经从心灵的殿堂摔下来,油头粉面已难觅抵达人心的力量。于是,我放弃阅读文学若干年。
很意外读到牧歌的小说《画里画外》,很意外《画里画外》重新唤起我对当代文学的期待。原来我拼命挣脱的弃之如敝屣的乡下终究是有她如画的美丽,当然这如画的美丽里面总是有无限的哀愁。原来受难的人心终究是能够被抚慰,而文学仍然可以是一场疗愈的心灵旅程。原来仍然有人在诚诚实实呕心沥血认真记录逝去的那个年代,虽然其实很多人在拼命地拒绝记忆。当时代的一粒灰砸下来变成个人的一座山的时候,什么样的活着才叫不失人的尊严见多了在灾难面前的悲伤呐喊或诅咒,总是恨难平,《画里画外》却让我看到还有人能如此谦卑忍耐因爱成伤仍然不发怨言,只轻轻地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这样的人生态度不由得令我惊艳,这本书满有我们的当代文学很久以来所稀缺的力量,那就是饶恕的力量。鲁迅是中国的斗士代表,一个孤独的荷戟战士,他曾说我一个都不宽恕。是的,他是勇敢的,他不宽恕有他的理由和自由,我们的文学幸甚有鲁迅。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不宽恕的结果难道不是国人几十年上百年被仇恨苦苦纠缠,让太多软弱的人心变得冷硬孤寒君不见有多少时代病人无处可医你不饶恕岁月,岁月何曾饶恕了你历史已在曲折中前进,文学却难突破鲁迅不宽恕的基调。饶恕需要力量,那种能让人心足够温暖的力量,可我们在冷漠苦毒中失去安慰已经很久了。
人生苦短,意思就是人生的岁月又苦又短。《画里画外》讲述了几个人生又苦又短的苦命人的故事。看开头,我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乡下女人玉英在包办婚姻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故事,然而从这个悲惨的故事起头,作者陆续剥茧抽丝引出了苦命的癫痫病人玉英丈夫的故事,苦命的玉英婆婆遭土匪绑架的故事,苦命的玉英公公陈兴旺由富变穷的故事,苦命的顾大夫刚直不阿医者仁心的故事,最后是男主人公我的苦命故事,他被打成黑帮,关牛棚挨批斗,家破人亡,爱情无果婚姻无望。这些饱受多舛命运折磨的人们,生命在恐惧、压抑、打击中千疮百孔,用什么信念才能支撑脆弱的心灵继续坚持没有知识的乡下人如陈兴旺的盼望就在生养儿子,文化人的盼望在哪里这是一个历史主题,任何时代都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人来为社会警醒守望。作品的可贵处在这里,时代病了,人也病了,但文化人我却没有在病中颓废下去,一阵头脑发热后很快就做了乡下隐士,发奋学习,相信必有一天会拨开云雾,一展抱负。事实上那个年代这类人并不在少数,事实上任何苦难的时代都需要有这样的带着朴素的对公理正义的确信活着的人,因为这朴素的确信,就能让他们的目光超越了现实的窘迫,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能够提前预备,一朝天时地利,终必脱颖而出。
人生苦短,什么才是人甘心忍耐等候转机的力量对未来正义的盼望可以让人有面对当下苦难的内在勇气,必须是有盼望的人,哪怕望梅都能止渴,人类永不会丧失对真理对正义的盼望,且这信念坚不可摧。就像垂垂老矣的浮士德博士,哪怕一生被魔鬼戏弄,对正义对未来的盼望却至死不渝。歌德花
60
年的时间集所有的人生智慧来创作的《浮士德》,像一盏明灯曾经不知带给多少人信心和力量,也必将继续照亮人类文学前行的方向!《画里画外》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底色亦同样如此,不是抱怨,不是仇恨,而是坚强的忍耐和无限的悲悯,我虽深受人生的打击与折磨,有痛苦却没有绝望,有为自己为国家的苦难忧伤却从不曾放弃盼望,最终他要行使人生的使命,不为成名,只为给时代立传。我们的文学,需要这样的悲悯情怀如春风送暖,我们的内心,需要这样的光芒来驱赶那一片冷硬孤寒。
文学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定义。《画里画外》告诉我们,文学是一场疗愈的心灵旅行。人是血肉之躯,有柔软的心灵,这些承受了太多苦难的人们,虽然努力硬撑着,心里的伤别人看不见,身体却不会撒谎,苦难带来的伤痕有多重女人发疯,男人阳痿,这都是时代病。我即便控诉,呼天抢地又奈何作者也不想控诉,她以谦卑和温暖的笔触写了理解,和解,和主动饶恕显出的悲悯,这样的写作立刻让这部并不长的长篇小说有了区别于各类伤痕反思文学的质感和分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