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7页)
【1】散户终成鱼肉,不赌方是生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昨日阅读一本现实股市题材小说,被书中大佬挥斥方遒的意气所感,连夜查询最新的股市行情,寻找符合投资价值的股票。晚上躺在床上,忽然惊醒,一直不敢进入股市的我,居然也被股市里惊人的财富神话动摇了心志,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心有所感,生出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的念头。
1
初次接触
家里从小就注重锻炼我的金钱意识。小学时(八十年代末期),家里就开始允许我自己安排零花钱。每年的压岁钱,我拿一半,母亲一半。这极大的培养了我对于金钱的概念,让自己能够统筹安排自己的资源,在取舍后进行决定。
家里父母也有投资理财的认知。主要就是存款及国债。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当时我们内陆城市也兴起了股票热。城市里一家国有大型商场上市成功。当时发行的原始股价格是一元一股,绝大部分人不愿意购买,最后还是摊派加领导干部带头,才算是完成了认购。结果上市后股价一度曾涨到50元。身边人的暴富极大的鼓舞了周围的人,让内陆城市的人认识了股票。
有了榜样的力量,城市里的其他企业也有样学样,纷纷开启了上市之路。父亲单位也有精通之人,在其中引领时代潮流。有一家本地的啤酒厂当时生意很好,除了本地市场外,在周边也有不小份额,正是需要融资上市、做大做强的时候,于是乎也参照成功的案例,开始进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向企业员工及广大市民发售企业的原始股。
当时政策处于摸索期。对于向市民募资,采取成立啤酒厂经销门市部的形式,由几位市民合伙成立门市部,并挂靠在啤酒厂,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再以门市部的名义购买啤酒厂的股票。门市部的几位股东,也可以个人名义少量购买。以个人名义买的股票俗称个人股,以门市部名义买的俗称集体股。记得我家一共买了大概是八千还是一万元的股票,共1000股,其中个人股100股,其他都是集体股。集体股的股权凭证只有一个整的,每个股东有多少只有这几个股东知道。当时也没想着立个字据,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哪怕过了三十年,也没产生什么争议。
最终这家啤酒厂也没能上市成功。当时小,我也不太了解。后来问家里,据说是当时的厂长跑路,有人说是贪污,有人说是和红山的情况类似。父亲每每说到这件事就很遗憾。说那个厂长很有能力,他见过。如果能继续干下去,上市的可能性很大。这可能是我父亲投资最接近成功的时刻。
这件事情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没有能成为一名富二代,只有踏踏实实靠自己,从一个普通牛马,成长为一名高级牛马,最终在疫情两年后失业(就职十余年的公司负责累累,从省内100强到濒临破产,无法持续经营,最终只留下少部分人在艰难求生),成为千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我不禁要感谢之前的经历,没有养成我大手大脚的习惯,也感谢我服务多年的公司,(虽然最后没有任何通知的停发了工资与社保,但我知道也是情非得已),在这十余年老板还是很大方的让我赚到一些钱,使我得以安心在家,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譬如写作)。
这家啤酒厂现在还在。到2023年还有分红。我母亲隔几年就去领一次。购买个人股的投资差不多收回80%,集体股的分红只领了一次,是1998年领取之前年份的,后来就没有领过了。因为只有法定代表人才可以去领,但那人现在据说在国外,而这点钱也不值当人家回来一趟,也就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