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11页)
杜小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雪夜残卷(1973年1月15日)
北大荒的腊八前夜冷得能冻掉舌头,马爬犁的铁铃铛在雪地里敲出碎冰声,林场会计老吴的棉手闷子早被雪水浸透,却仍死死攥着本《林业技术手册》。他没注意到,身后的脚印正被新落的鹅毛大雪掩埋,更没听见,贮木场方向传来的松木爆裂声,像极了十年前那场吞噬七条人命的大火。
周公安!贮木场发现死人啦!护林员的砸门声惊醒了趴在火炕上打盹的周明辉。他摸黑套上羊皮大衣,煤油灯昏黄而微弱的光在寒风中摇曳不定,缓缓地映过墙上那‘屯垦戍边,保卫边疆’的标语。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句标语如同激昂的号角,激励着众多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边疆,投身于艰苦的建设之中。旁边‘批林批孔运动专栏’的红纸,在呼啸的凛冽寒气中被冻得脆响。‘批林批孔运动’作为当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一场重要运动,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旨在对林彪和孔子的相关思想观念进行批判与反思,以推动社会思想的变革。边角翘起的毛主席像章在风雪中忽明忽暗。
贮木场的探照灯照出具蜷缩的身影,老吴面朝西北方跪着,双手冻成僵硬的弧形,像在捧着什么。周明辉用铁锹铲开积雪,看见死者怀中塞着半本1963年的《林业技术手册》,内页夹着张泛黄的《知青返城申请表》,申请人栏陈月华的名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有效期正是1963年1月15日——今天的十年前。
死亡时间在昨夜十点到零点,场部卫生所的张医生蹲下身,镊子夹起死者嘴角的碎屑,胃里有半片鹿茸片,林场医务室上个月丢了整盒,这玩意儿比金子还贵。他掀开死者棉裤,脚踝处有道旧伤,像是被油锯划伤的,1963年火灾幸存者大多有这种疤。
周明辉的手电筒扫过死者鞋底,腐殖土混着松木屑结成冰碴——这种土只有贮木场东头的老焚烧坑才有,1963年那场烧死七人的大火,正是在那里焚化了仓库囤粮。更让他在意的是,老吴右手攥着半张笔记本纸,用冻僵的手指描着:1963.1.15
火灾名单=7人
老槐树洞,7字周围有七道深深的划痕,像七道未愈的伤口。
知青点的火炕烧得发烫,周明辉看着产红梅往搪瓷缸里倒开水,白大褂下露出半截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这个林场唯一的女医生低头搅着麦乳精,搪瓷勺碰到缸壁的声音格外刺耳:老吴最近总来医务室,说失眠,我给他开了谷维素。她的手指划过药柜最上层,那里本该放着鹿茸片的铁盒敞着口,补药是场长特批给知青的,上个月丢了,我正想汇报……
话没说完,窗外传来马嘶声,运输队的赵铁柱裹着羊皮袄闯进来,棉帽上的积雪掉在产红梅的白大褂上:周公安,老吴死前见过王场长!我亲眼看见他攥着张纸,上面写着‘返城指标’四个大字!他的目光落在产红梅的药柜上,喉结滚动了一下,还有,陈月华的妹妹今天从县城回来,就住在知青点西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