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塞北的精悍气血与江南的衣冠礼乐 (第10/12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title="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载《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40页。">。于是,在宇文泰治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复周礼”的活动,第一次是在王莽改制时。
宇文泰纳苏绰之建议,行“六条诏书”,曰“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对这六条,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span
class="mark"
title="参见《周书·苏绰传》。">。基于六条诏书的理念,宇文泰继续推行均田制,以此比附于《周礼》当中的田制。“在国家、社会的发展阶段与后世相比仍处在未分化状态、祭政合一的社会中产生的《周礼》得以在(华北有大量荒地)这种社会条件下采用。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时期的统治者胡族阶层而言,《周礼》的构成和内容都比较原始,因此反而容易接受。”<span
class="mark"
title="[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第255页。">
均田制构成了西魏、北周的基本财政基础,并有机地结合于宇文泰新建的府兵制。
府兵制来源于对北魏旧有军制的改造。在孝文帝迁都之前,北魏六镇的鲜卑军户作为征服者,自视为高贵族群,有着很强的荣誉感,也有着草原部落制之下的那种自由身份;但是孝文帝迁都推行汉化政策之后,鲜卑军户的粗豪习俗反倒成为卑贱的标志,军户沦为贱役一般的存在。这对于习惯于源初自由的部落民军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北魏末年的六镇军人叛乱与此有关。宇文泰在西魏设立了八位柱国大将军,比附于北魏的八部大人制;但由于一些刻意的人事安排,其中只有六柱国实际分别统兵,比附于周官六军之制。<span
class="mark"
title="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载《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140—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