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换句话说,哪怕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仍然需要安排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与大型攻击潜艇为作战平台提供掩护。就算载有数百枚巡航导弹,同样主要依靠搭载的作战飞机执行打击任务。
既然如此,这些额外需求还有必要吗?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在战时,帝国海军才会提出这种完全不在乎成本,以最求完美性能为目的的设计指标。
可惜的是,就是太过全面的要求,使得该项目迟迟没进入到建造阶段。
当然,帝国海军内部的纷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按战后披露的资料,在设计阶段提出“多用途”性能的,其实是主张继续建造超级航母的保守派,而在项目推进的过程当中,以“技术风险”为由,提出把推迟启动建造工作的也是保守派。
不难看出,“多用途”其实就是“航母派”为该项目设下的圈套。
不用拖到大战结束,只要战略局面出现了调转,掌握战略主动权之后,帝国海军自然就会取消该项目。
所幸的是,在帝国海军当中,除了有支持航母的保守派,同样有支持新型海上作战平台的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