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帝国空军的战术体系当中,“战10”是典型的前线战斗机,其在主要任务状态下的作战半径都在1000千米以上,后期的发展型甚至达到1500千米,超过了西陆集团的重型战斗力。
只是,西陆集团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
要说的话,这完全能够理解。
不要忘了,除了少量重型截击机之外,西陆集团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1000千米左右。
归根结底,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不过关,为了保证主要的战术性能,只能牺牲相对而言不算重要的航程。
那么,凭什么发展作战半径更大的前线战斗机?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布兰王国研制了“鹞”式战斗机,而西骆沙在迢曼帝国的支持下研制了性能更极端的“铁匠”战斗机。只是严格说,这两种战斗机其实都是攻击机,基本没有空战的能力。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帝国空军对垂直起降战斗机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
虽然为了获得垂直起飞能力,像“鹞”式这类采用旋转喷口的垂直起降战斗具有非常高的推重比,也足够敏捷,但是受起飞方式限制,垂直起降战斗机没办法超音速飞行,而且作战半径都很短。比如“鹞”式在采用垂直起飞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还不到100千米,连保卫机场都办不到。
对追求进攻的帝国空军来说,这样的战斗机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