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
正是需要执行包括战前侦察在内的高风险任务,所以在设计阶段,梁夏海军就高度重视新式攻击机的隐身性能。
为此,不惜放弃了其他重要性能。
至少在隐身设计上,“攻12”远远超过了由空军主导的,带有试验性质的“攻11”,甚至比即将正式服役的“战20”还要稍微好一点,跟空军努力打造10多年,至今都没有服役的“轰12”差不多。
要说的话,“攻12”完全可以看成是“轰12”的缩小版。
按梁夏海军的战术设想,凭借无与伦比的隐身性能,“攻12”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敌人的防空网。哪怕隐身也是相对的,仅缩短了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只要离得足够近,仍然会被雷达探测到,可是对于攻击机来说,并不需要直接冲着敌人的防空战舰而去,也不需要飞到航母的上空。
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侦察机能够依靠自身的传感器,在相对较远,也就是比较安全的距离上,发现敌人的航母。即便是发起攻击,也可以在相对较远的距离,比如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投射反舰导弹。
也就是说,优秀的隐身性能,能够有效的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
梁夏海军有“攻12”项目,纽兰海军也有类似的,即A12项目,而且进度跟梁夏海军的“攻12”项目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