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首先在造人的动机上就截然不同,也反映出了神性这种早期文明核心具现之间的差异。女娲造人的动机源于对自然秩序的弥补,她觉得花鸟鱼虫都有了,但是世间缺少一种灵性,是不完美的,所以造了人。女娲造人可以看作是自然需求与补天之缺憾的结合,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她造人后仍继续补天、治水,这也体现神与自然的一体性。反映到文化内核上就是我们的文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神是自然的一部分,责任在于维系万物的平衡。”
“上帝造人则是神的意志彰显与绝对权威的体现。上帝造人是出于‘按自己的形象’创造,并赋予人类管理万物的权力,体现了目的论和等级秩序,造人行为本身是神圣意志的彰显。这也和西方一神教传统中神是超越性的绝对存在,人类需通过信仰与服从实现救赎的文化内核是一致的。”
“由此也反映了在人性观念上的本质区别,也即自然性和原罪。女娲造人的神话其实隐含了人性本善与等级秩序,她以黄土精心捏造贵族,藤条甩泥形成平民这代表了阶级差异。但是女娲并没有定下规矩说这种阶级性是继承性的,这也导致了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即使祖宗贵为天子,五代之后小宗子孙就会变成平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特权。”
“而且这种阶级不涉及人格,虽然阶级有差异但是人格平等。而且阶级是可以转换的,正所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所以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最终汇聚成那句振聋发聩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关键的是,在我们的神话中人是没有原罪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做自己的事就好了,不必向神奉献并祈求神的救赎。”
“而亚伯拉罕一神教则是原罪与救赎叙事。亚当夏娃因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人性被定义为‘有罪’,要通过信仰与忏悔获得救赎。这种罪感意识也深刻影响欧米法律、伦理。一方面对一部分人来说,这种天生的罪恶感会让他加强自我约束,追求高的道德标准。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看来,既然生来是有罪的,那么多一些罪又何妨?反正是可以赎买的,多一些罪也无所谓。”
“所以在欧米文化中有很多极端邪恶、黑暗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这是很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