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高炉炼铁 (第2/3页)
王遮风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只有六十七人的生产车间规模委实太小,最好的办法是在满王都发布招工告示,广招匠工,越多越好。"
对于徐忠的提议,袁初焕自然不会拒绝。他担心的是另一件事,"可是徐老弟,王海已经是我们工部最好的铁匠了,连他都对火镰簧束手无策。就算是把枪体都打造了出来,但没有火镰簧和铁珠子弹,这东西也就是个摆设吧"
徐忠含笑道:"袁老放心,这个交给我就行。"
闻言,袁初焕眼前又是一亮道:"莫非……徐老弟你竟然连铁珠子弹的制造手艺都懂哦,也是,这个燧发枪就是出自你之手,这些零部件的制作方法老弟你当然也最清楚不过了。"
早期燧发枪的铁珠弹,工艺与后来逐渐成熟的钢珠相比,粗糙了许多。徐忠当初是个伪军事迷,所以对这些上了年纪的军械结构及其工艺有过粗略的了解。要制作铁珠,首先得造一个能将温度维持在一千五百度以上的耐高温容器。现代工艺用来冶铁的装置,一般是能耐上千高温的金属机床,当然,这个技术眼下在科技落后的大黎是绝对达不到的。因此,徐忠退而求其次,设计了个土法陶制高炉。"徐老弟,高炉已经竣工,还请验收!"
科技不够,人力来凑。这几天,袁初焕这位工部一把手,算是将这八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经过广撒网,工部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又招到了近百名匠工,其中含铁匠三十余人,总算让燧发枪流水线达到了百人规模。至于剩下的石匠木匠徐忠也没让他们闲着,一部分用来构建火器试射工事,一部分则负责打造土高炉和研制黑火药。而这些匠工们也终于没令徐忠失望,在用时两天的时间,成功地烧制出了一座丈许高的土高炉。徐忠沿着这座高炉转了一圈,发现并没有明显的缺陷后,朝袁初焕点点头道:"袁老,添炭吧,试试这土高炉的密封性。"
淬火装置,密封性能是关键,这关系到装置内部的温度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度数。袁初焕经过这段时间从徐忠这里的取经,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一脸凝重地安排人手装炭点火,再将专为高炉烧制的炉盖严丝合缝地盖了上去。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煤气,所以原本设在土高炉上口的煤气口被徐忠换成了装炭口。此外,为达到淬火的效果,徐忠的这座冶铁炉炉缸的设计与传统的土高炉也有差别。那就是,风口设在炉腹处,而炉缸与炉腹之间呈静态分离。这样一来,炉缸内的温度便能有效保证持续高温。并且为方便铁珠成型,徐忠还专门在炉底设计了几排球状的陶制模型。如此,在炭火的持续焚烧下,当炉缸内温度达到一千五百三十八度后,便能将铁矿熔化成铁汁,浇灌在炉底的模型上冷却凝固成铁珠。再经过密封炉缸的恒温煅烧,出炉后迅速以冷水冷却,实现淬火的效果。等待是煎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