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西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边拆迁公告上墙之后,买树的、收古董的,都进了村子,到处转悠。树在如皋是一个大生意,主要品种有桂花、梅花和银杏。倒也有很多故事。大多是兵不厌诈的意思。
例如说有一家有银杏树。他没有说价格。买树的人就是知道他还没有拆迁的打算,没有考虑到那一步。不过呢他给了个价格,三棵树给了五万元,自然,你一看这树怎么值钱。几万的东西也不是现在一定要成交。话不说死。交易一定谈不成
过了几天。他换了他弟弟再来看树,倒也没有坚定要买,不过说最近树价跌得厉害,三棵树只能有四万的样子,也并没有要成交。
再过几天,又来了一个人,又是量尺寸,又是打电话。一番咨询下来。言之凿凿,最近树跌得厉害。这三棵树树只值2万块了,而且买了还可能就不赚钱,就是帮你忙的。其实呢,买树的人就是一伙的。但是假如说树卖了,也就是说拆迁条件谈得差不多了,不然怎么可能卖了几十年的树呢。如果树一定谈不拢,那拆迁条件也肯定没有谈好。
有时候拆迁办公室也是这样,先弄个人谈,谈得差不多换个人,说那个人不坚持原则,你走了之后被领导骂了,已经给调走了,停职反省了。搞得你耽误了人家飞黄腾达的机会,让你内疚。也让你后悔之前没有拆,再过几天再换人。到时候让你后悔还是第一个人的价格好。然后就在原来的价格拉锯。最好目标达到让你不知道欠了他多少人情,恨不得再少几万,送他几万才心安,工作就相对好做了。
也有弄个荷花缸,搞得脏兮兮的,,什么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的搞搞,其实是上周的新货,但是放角落里,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看起来像商周的,然后讲故事的,当成民国甚至清代的卖了,竟也有骗过古董贩子的,有句话叫做骗的就是半懂的,不喜欢的,不懂的,无论你元青花还是唐丝宋瓷,他不会稀罕,就是送给他,他也不一定愿意要、稍微有点懂,再有点贪心,想捡漏,就容易上当了!
刚开始拆迁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不发达,也因为老城区,确实是有漏可以捡的,有过去条件相对好点的,地主资本家秀才举人什么的,也有以前普通老百姓均的有钱人家的东西,自己当成个日用品搞来的,平时也在用,根本不知道价值,也确实有很多坑,通讯不发达也就可能传不出来,但是也可能是时间久了传出很多版本。
十多年过去,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故事有点难以骗人了。理性的多了起来,但是还是有人喜欢这些,有爱好的才有接盘侠,当然这接盘侠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你可以看成是贬义词,褒义词是说传承,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