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介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冀罗看着这些眉头紧锁,他更加倾向于物理学有未来这一论述,然而暂时的技术瓶颈,全球能源加速消耗日益走向枯竭,理论物理一度的停止不前等等的现实问题又使得他不得不相信,可能物理学真的有尽头。
冀罗用手敲了敲桌面似有所悟。物理学的未来不就是宇宙的未来吗?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已经有138亿年的年龄了,这在科学上是有证据的,大爆炸的“余晖”还没有消散。那么,宇宙会终结吗?如果宇宙会终结,至少在我们的宇宙这个层面,物理学是有终点的。冀罗知道,人的生命是有终点的,宇宙中的天L生命长短虽然不一样,但显然也是有终点的,微观粒子生命也有终点,那么没有理由认为宇宙的生命没有终点。即使是最乐观的平行宇宙学说也没有否认其中的一个宇宙会终结。那么宇宙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冀罗将目光投向了深邃的宇宙……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不知道为什么冀罗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是啊,如果没有人类的思考,宇宙存在不存在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人类的思想也是一个巨大的“宇宙”啊。宇宙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思想却是无限的。因为宇宙就那一个样子,而人却可以“胡思乱想”。冀罗不由的笑了起来。
冀罗的思想不禁游走在人类的那些“胡思乱想”中。他想到了“天圆地方”说,他想到了“动物托举陆地”说,他想到了“上帝创世”说,他想到了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希腊文为αριστοτλη,公元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人,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统治下的斯塔吉拉城,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虽然亚里士多德在科学方面的许多论述被后来的科学家认为是错的,比如最著名的伽利略的实验“两个小球通时落地”,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人类科学发展立了许多可以逾越的“标杆”,牛顿的经典力学不是一度认为“不可逾越”而最终也被逾越了吗?因此亚里亚多德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包括古代人类一些“胡思乱想”也是有贡献的,就是早早地为科学的发展立了一个“标杆”。
想到了“标杆”,冀罗又想到了一位科学家—达尔文。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1831年他乘坐英国海军的“小猎犬号”舰环球考察。这次考察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生物学界。《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生物进化论的奠基。
冀罗想到,生物需要适应自然界的条件,所以生物需要不断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然而一块石头也需要适应才能存在,它为什么不进化呢?这当然与生物最初诞生的特质有关,石头不具备生物进化的特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生物具有进化的特质而石头不具有呢?是不是说一种物质(生命当然也是一种物质)从它诞生以来就决定了它的未来和命运呢?而生命的未来和命运又是什么呢?而生命的终极形态和宇宙的终极形态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