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杨红着眼圈,听完贤伯的诉说。他十分通情黄贤伯一家,知道了他的处境。沉吟了好一阵子,望了望提着篮子站在一旁的姑娘问,这是你的小女儿吗?是的。多大了?刚记十二岁。杨青山迟疑了一会儿,对贤伯说:“景德镇瓷器铺,有个姓雷的老板,老板娘姓苏,有一个独生傻儿子,才九岁,叫雷生。老板两口子一心想为傻儿子找一个童养媳到处放信,可是谁家当爹娘的人又舍得自已女儿嫁给一个傻子呢?到现在还没找到。现在老板两口子改了口,说是要找一个干女儿,大三岁小三岁都不打紧,图的是让儿子将来姐妹间相互有个照应,这一下带着女儿上门去的人家倒是不少,可老板挑来挑去都不中意,你女儿比老板的儿子大三岁,你看能不能让你的女儿去试试,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是条活路”。黄贤伯发了一会儿呆,顾虑老板的儿子是傻的,到时侯端了人家碗,就得人家管,万一老板说话不算数,就害了女儿一辈子,不大情愿。老杨说:“嗨!我看那小子,呆头呆脑的,啥也不懂,能娶得了啥媳妇啊!再说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再说嘛!黄贤伯待了好一会儿,答应晚上通娣女商量。杨青山这就回去跟老板说说,临走时,留下两个锅饼。
黄昏时分,黄贤伯爷儿父女仨,就野菜下着锅饼默默无语。末了,贤伯对娣女说:“我儿,免得饿死,爹给你找了个新家,你逃命去吧”。娣女很是惊怕,她惶恐地抱着爹,哭着说:“爹!你叫孩儿到哪里去呢!我不要!我哪儿也不去,我要看照弟弟,我要跟着爹!”弟弟黄良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抱着姐姐哭叫起来,贤伯也哭了,哭成一团。
黄贤伯终于讷讷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女儿,把杨青山讲的那些话全都告诉了娣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娣女才12岁,苦难的岁月,使她早熟了。她眼里噙着泪花,一颗凄楚的心寻思着父亲眼下的处境。
远处孤坟传来阵阵鸦声……。
娣女明白,这是唯一的一线生机,或许能帮老父亲和可怜的弟弟渡过这一难关。她咬了咬牙,对爹说:“爹,我还是可以去的,等杨大伯来了,就说我愿意去试一试”。过了几天,杨青山就到了黄家回了话,并说老板要他带娣女去看看,贤佰心里很是酸楚,他叹着气气对杨青山说:“老杨呀,你说我现在一家三口就这么生离了,是啥滋味呀”。黄贤伯哽咽着把自已的打算告诉了杨青山,他要全家亲自送女儿走,一来亲眼看看女儿的去处,二来想一想老伴面不面善,如不中意的话,他就领着一双儿女在外逃荒,死活在一块,暂不回家了。杨青山听了也觉得在理,就说:“也好,快收拾收拾吧”。
有什么可收拾的呢?一家子悲悲切切到两座坟上道了个别,黄贤伯把两床破棉絮连草席打了个捆,让娣女提了平时挖野菜用的竹篮,里面装了些吃饭用的东西,把家里运粮食用的鸡公车推出来——那是他和哥哥黄贤忠一块作的,兄弟俩一家一个。这也是他最值钱的家当了,一个独轮子在正中,左右两边可以坐人或放东西。
第二天蒙蒙亮,杨青山领着黄贤伯一家上了路。鸡公车辗压着尘土,一路上不停的发出叽叽嘎嘎的声音,这声音如泣如诉,踏上了伤心的旅程。
话说两头,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早已小有名气,说来真是美妙绝伦,紧邻景德镇的高岭地界,自古天生一方粘土,这方粘土,源源不断的运往景德镇,再以“火”为技艺,化土为“玉”,烧出来的瓷,可谓“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情有独钟地以窑炉为生计。那些个窑炉,如繁星般一个接一个。狭长密集的街巷,纯木结构的作坊,错综而无序。裹着稻草的成品瓷器,密密层层地堆码在木制地板和木头架子上,来往客商流连其中。这就是当年中华闻名遐迩的瓷都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