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释一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况且,就算杨镐有那个心思,但他也没那个能力。
终究,虽然杨镐是大明在朝鲜军务的最高指挥者,但是这并不代表杨镐能驾驭得住在朝鲜的所有军将。
毕竟这些军将,可是有不少当时大明的名将,他们的官职使得他们完全有渠道向朝廷告信,甚至直接向皇帝上疏。
而杨镐如果真要做讳败为胜的事情,很明显,他不可能把那些大明当时的名将全都收买,但凡有一个人不听他的,向万历皇帝或者朝臣报知消息,杨镐获得欺君罔上大不敬之罪,那又哪里能活命?
朝廷接到杨镐奏疏,下圣旨曰:“屡报东征全籍,奋勇争先,亲冒矢石,斩获数多,何速遂有此奏,专无靖难之计倭情甚狡。遂与总督等官,竭力筹划,务为万全退便之计。”
那时,万历皇帝看到杨镐奏折时,尚未接到丁应泰的弹劾杨镐的奏疏,所以万历皇帝不仅未准他辞职,还加以鼓励,敦促他“竭力筹划,务为万全退倭之计”。”
与此同时,总督邢阶也上疏汇报此战情况,其解释未能将倭毙其功于一役的原因,曰:“奈何风雨为阻,士马久疲,且水陆之援兵俱至,此时围不得不解,兵不得不撤,抚臣临时
变通,班师而还,深为有见。”
对于杨镐撤兵班师之举,深表赞同,认为是明智之举,颇有见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极大的避免了明军伤亡。
同时,邢阶也为杨镉请功曰:“役也,奋勇争先,战胜攻取者,诸将出之我力;设伏用正用奇者,接督麻责之苦心,然独全藉抚臣杨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