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夫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仁锡人在苏州风流之地,买一个现成的乐妓不省事多了吗,为什么他要屈尊降贵地去花精力亲自调教一个人品极坏的乡人避之不及的穷困潦倒的恶棍地痞的女儿呢?
这是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
明朝对编造黄册是很重视的,规定发给各户的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每户收存自己的“户帖”,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户帖详细列明乡贯(原籍、祖籍,参加科举的,其报考地以户籍登记地为准)、户等的归属、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且钤以户部半印,户帖按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以地方府州县为统计单位进行汇总,汇总后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交付户部及省、府、县各级衙门收存,因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
黄册每十年一造,也就是说每十年普查登记一次,从洪武十四年至今,一共造了二十四次,各地方收录的黄册储存于金陵玄武湖,目前已多达五万本之多,在玄武湖光用于储存黄册的房间就多达千间。
明朝的户籍分为四类,分别是民、军、匠、贱四类。
农民和商人都属于民籍,民籍归户部、布政司、府、县管理;军籍归兵部、都司、卫所管理;匠籍归工部管理。
以上三类属于良籍,其地位平等,都能参加科举。
贱籍顾名思义就是最下等的贱民了,乐户、九姓鱼户、伴当、佃仆、奴仆、奴婢和雇工人等等都归类为贱籍,贱籍不允许参加科举,而且不得与良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