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农业发展设想 (第3/5页)
雪夜访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华夏的农民在公元前就懂了这种种植方法的诸多好处。首先这样可以保证每株庄稼独立成长,互不干扰,而且农民在给庄稼除草和间苗是在垄和垄之间行走,不会踩伤到庄稼;其次,庄稼之间便于通风,不会腐烂;再有这样便于灌溉。
当然,最能体现效率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具体到每一垄土地实际上是轮流修耕,可以保证土地的肥力不明显降低。
这是华夏的农民通过很多代人经验的积累得到的,但欧洲人直到17世纪,才搞出了类似的耕法。
在17世纪以前的欧洲,农民们种地的方法很是简单粗暴,将种子直接均匀地洒到耕耘过的土地上,等庄稼长出来后收割就好了。
庄稼种下去就显得杂乱无章,成熟之后就会面临密度不匀、而且不同植株之间互相干扰的缺陷。
最致命的是,这种粗犷的种植方法导致了作物之间的通风极差,采光也不均匀,最后,同一块地的庄稼成熟的时间也会差个几天,到收获的时候,只好把一些未长熟的庄稼一起收割上来,而且这种耕种方法,几乎无法除草,浇水的效率也很低。
是时候让生产方式来一次质的飞跃了,这将是工业革命前农业最大的技术飞跃。
垄耕种植法配合四圃制,再加上一年三熟的自然环境,以庄园为生产主体,首先在沿海平原地区推广普及新的耕种方法和耕种工具,将耕地分为面积大体相等的春播地、冬播地两个耕区和两块堆肥区。作物也在各区轮作,春播大麦,冬播小麦。耕地和作物分别依次逐年轮换,两年一个循环。
普及铁质重犁和堆肥,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用轻犁,土地肥力很容易被迅速消耗殆尽,哪怕能堆肥,也没法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充分挖掘土地本身的肥力。
对重犁这玩意儿,卡西奥雷斯也只是知道大概,没法自己复原,但幸好北意大利地区已经流传普及重犁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通过拉古萨人买到意大利的重犁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