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泥泞中的围墙 (第1/6页)
张定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丁晓峰带着兄弟回阵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雨仍然下个不停,整个阵地泥泞不堪,每个人的军服都是湿透的,贴在身上寒冷异常。
张定海正带着人在滩头布设工事,主要是埋拦截桩,每个木桩都用木板捆成的三角架子支撑着,上面是几个人捆着石头把粗大的木桩夯到滩涂的土里面。这个工作很费力气,往往夯完一个之后就得换人,换下来的兄弟一般都累得一屁股坐在泥地上,半天起不来。
但这种工事还是有用的,能够防止日军的汽艇直接冲到滩上,迫使日军的士兵必须下船涉堵,这样他们行动就缓慢很多。按照作业量,张定海的阵地上仅仅布设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木桩,即使是布设好的,在多次战斗中也有损毁。
虽然累够呛,但张定海还是觉得这个事情干得值,做工事的时候多流一滴汗,作战的时候就会少流一滴血。有时候张定海觉得自己和手下的兄弟又何尝不是像这江边的木桩一样,简单而又粗糙,就这幺戳在这里,任凭狂轰滥炸,任凭江流滚滚,就这幺戳着。哪怕打到最后,被打烂打碎,也必须戳在这里。
道理很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海军。
这让张定海想起一个人,那就是让他佩服的曾文正公,曾公可谓一生备受争议和指责。翰林院大学士的曾国藩,早年文章学问可称得上誉满京城。母亲过世,丁忧出山办团练的曾国藩顶着绿营和长沙的官场白眼创立湘军。因为刑责苛刻被人称为曾剃头,弟弟曾老九攻陷京陵之后又将全城抢劫一空。湘军最后还是沦落了,整个江浙两省几乎都被抢了。最后办教案,办洋务,治军,曾国藩的一生总是在危局中挣扎。
最后活活累死的曾国藩,终于给危亡的清王朝留下一个洋务的架子,此后的左宗棠、李鸿章几番努力,一时间似乎洋务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但甲午一战,北洋水师损失殆尽。不知道曾公泉下有知会做何想。
或许,曾国藩就像他的名字一般,一生只能是做一个夕阳帝国的围墙。那幺自己呢,自江阴开始,自己的兄弟一天天地伤亡着。舰船全无,只剩下这幺几挺机枪,却要坚守这幺一大片开阔的滩涂。自己何尝不是像这木桩一样,像无奈的曾国藩一样,拼光打尽,戳在这里做一堵围墙?
张定海又在想甲午海战,当时我北洋水师作战不可谓不英勇,舰炮、吨位也占了优势,但甲午还是输了。对那场败仗研究过无数遍的张定海觉得甲午一战输不在于装备,更不在于指挥,而在于军魂。
甲午战前,日本举国节衣缩食,举国之力去打一场大仗。而反观我军呢,军费被挪作他用,军官暮气横生。